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生之羊毛女王 > 第181章 校园初遇与宿舍烟火青春的序章

第181章 校园初遇与宿舍烟火青春的序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叫赵铁柱,从海晏岛来,学果树栽培。”赵铁柱把包袱放在空着的上铺,打量着这三个新室友——高个子王强看着咋咋呼呼,眼睛里却没坏水;刘建国斯斯文文,手指修长,一看就是读书人;马军嗓门大,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透着股爽朗。

“海晏岛?是不是靠海?”马军眼睛一亮,“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海呢!听说海里的鱼能长到一人长?”

“差不多,有的比人还长。”赵铁柱想起李大叔捕到过一条大鲅鱼,足有宛宛那么高,“不过得看运气,不是天天都能打着。”

“那你们岛上是不是天天吃海鲜?”王强也凑了过来,把掰手腕的事忘到了脑后,“我最爱吃带鱼,就是供销社总缺货。”

“是啊,海里的东西多,海菜、海带、海鱼……”赵铁柱说起海晏岛,话就多了起来,“等放假了,你们要是有空,去我家,我让我娘给你们做海鱼炖豆腐,鲜得能把舌头吞下去。”

“那敢情好!”马军一拍大腿,“就这么说定了!咱四个以后就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刘建国推了推眼镜,笑着说:“先别忙着认亲,咱得先把宿舍收拾出来。我带了块抹布,咱把桌子擦擦,再把床板扫扫。”

男生干活就是麻利。王强力气大,主动包揽了擦窗户的活儿,踩着凳子上上下下,像只灵活的猴子;刘建国细心,把桌子上的灰尘擦得干干净净,连桌腿都没放过;马军嗓门大,指挥着赵铁柱把床板上的木屑扫掉;赵铁柱话不多,手里的活儿却没停,把四个床底下的蜘蛛网都清得干干净净。

不到半小时,宿舍就焕然一新。王强从包里掏出个搪瓷缸,往里面倒了点自带的茶叶,又从暖瓶里倒了热水,给每个人都倒了一杯:“来,喝点茶,歇会儿。这是我爸从黄山带来的毛峰,尝尝。”

赵铁柱喝了一口,茶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比岛上的粗茶淡多了。“好茶。”

“那是,我爸说这茶可贵了,一般人喝不上。”王强得意地扬了扬下巴,又像是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苹果,塞给赵铁柱,“给,我妈塞的,说让我给新同学尝尝。咱宿舍就你看着最壮实,得多吃点,以后搬东西全靠你了。”

“我也带了东西。”赵铁柱从包袱里掏出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孙桂兰烤的海苔脆,“这是俺们岛上的特产,海苔做的,咸香,你们尝尝。”

马军拿起一片塞进嘴里,咔嚓咬了一口,眼睛都亮了:“嘿,这玩意儿好吃!比我家的炒瓜子还香!”

刘建国也拿起一片,慢慢嚼着:“味道很特别,带着点海水的鲜味。”

王强吃得最快,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不清地说:“赵铁柱,你这东西比茶叶还稀罕,以后得多带点。”

赵铁柱看着他们吃得高兴,心里暖暖的。他来之前还担心跟城里的学生合不来,没想到这么快就熟络了。就像林厂长说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人家实在,人家也会对你实在。

军训前的准备与宿舍的温馨

下午三四点的时候,宿舍的最后一位室友终于到了。赵梅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手里还拎着一个小小的布袋子,里面装着几个干硬的馍馍。她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梳着一条简单的麻花辫,额头上带着旅途的疲惫,眼睛却很亮,像陕省山沟里的星星。

“对不起,我来晚了,火车在路上耽误了。”赵梅把帆布包放在空床上,声音有点小,带着点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刚来就好。”张岚赶紧帮她把包拿下来,“我叫张岚,津市来的。她是林小满,海晏岛来的。这是王丽,京市本地的。”

“我叫赵梅,从陕省来的。”赵梅放下布袋子,从里面拿出几个馍馍,硬邦邦的,上面还沾着点面粉,“这是我娘做的锅盔,你们尝尝,能顶饿。”

王丽拿起一个,咬了一小口,皱了皱眉头:“有点硬啊。”

赵梅的脸一下子红了,局促地搓了搓手:“家里条件不好,没什么好带的,这个……这个能放久点。”

“我觉得挺好吃的,有嚼劲。”林小满赶紧拿起一个,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慢慢嚼着,“比我们岛上的烤饼有味道,带着点麦香。”她从帆布包里拿出用油纸包着的海浪花糕,“这是我们岛上的点心,你尝尝,跟锅盔换着吃。”

赵梅接过海浪花糕,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眼睛慢慢睁大了:“真好吃,甜丝丝的,还有点咸味儿。”

“这叫海浪花糕,里面加了海苔和红糖,我们岛上的人都爱吃。”林小满笑着说,“我带了不少,咱们这几天就吃这个当零食。”

张岚也从花布箱子里拿出两包麻花:“这是津市的十八街麻花,酥脆,你们也尝尝。”

王丽则打开了一个铁皮饼干盒,里面装着几块水果糖:“我妈给的,水果味的,可甜了。”

四个姑娘围坐在桌子旁,你尝尝我的锅盔,我尝尝你的海浪花糕,说说笑笑,刚才的生分感一下子就没了。赵梅话不多,但总是认真地听着,偶尔露出个腼腆的笑,眼睛里的拘谨慢慢散去了。

“对了,李红学姐说军训要穿统一的军装,咱们得去领衣服。”张岚看了看窗外,太阳还没落山,“现在去应该还来得及。”

领军装的地方在食堂旁边的一间小平房里,排着长长的队,都是新生。负责发军装的是位解放军教官,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姿笔直,嗓门洪亮得像喇叭:“张岚,160!”“王丽,155!”“林小满,165!”“赵梅,158!”

林小满接过属于自己的军装,深绿色的,布料有点硬,带着股淡淡的樟脑味。她展开看了看,上衣是小翻领,裤子是直筒的,裤脚有点长。“这裤子太长了,得缝一下。”

“我带了针线包,回去我帮你们缝。”张岚晃了晃手里的小花布包,“我妈说出门在外,针线包不能少。”

回到宿舍,四个姑娘就围着桌子忙开了。张岚的针脚又小又密,像机器织的一样整齐;王丽笨手笨脚的,针总扎到手指头,时不时“哎呀”一声;赵梅最麻利,手里的针线飞一样,她说在家常给弟弟缝衣服,早就练出来了;林小满的针脚不算好看,但很结实,是孙桂兰手把手教的,“缝衣服跟纳鞋底一样,针脚得实在,不然穿两次就开线了”。

“对了,军训是不是得带水壶?”赵梅突然想起什么,“我妈给我缝了个布套,说能装水壶。”

“我带了,是军用水壶,周叔叔给的。”林小满从帆布包里拿出一个军绿色的水壶,上面还刻着个模糊的五角星,“说是以前部队用的,结实。”

“我妈也给我买了个新的,粉色的,可好看了。”王丽献宝似的拿出自己的水壶,上面印着朵小红花。

“我带的是我爸的旧水壶,虽然有点锈,但不漏水。”张岚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他轻轻地抚摸着手中那只略显陈旧的水壶,仿佛能感受到父亲曾经使用它时的温暖与亲切。

将四只风格迥异的水壶并排摆放:一只是鲜艳的军绿色,闪耀着军人般坚毅而沉稳的光芒;另一只是粉嫩可爱的颜色,宛如少女心中充满憧憬和梦幻的世界;还有一只则布满了斑驳的铁锈痕迹,岁月在其表面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诉说着过去时光里那些难以忘怀的故事;最后一只外面包裹着一层柔软的布套,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如同家一般让人安心自在。

这四只水壶宛如四道蜿蜒曲折、奔腾不息的江河,各自沿着不同的轨迹潺潺流淌而过。它们每一只都承载着独一无二的过往与个性特征,但就在这一刻,这些原本互不干扰的“溪流”竟然以一种超乎寻常的融洽姿态紧紧相依相偎,毫无半点抵触或者违和之感。这般宁静祥和且充满奇幻色彩的气氛,犹如一层薄纱笼罩其上,隐隐散发出一种难以用言语描绘的神秘气息,似乎正悄然诉说着那无数有关世间万象、人情冷暖的奇闻异事以及传奇故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