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盛唐边塞一武夫 > 第181章 长安反应诡谲,但边塞庆功宴已起!

第181章 长安反应诡谲,但边塞庆功宴已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大唐天宝年间,河西走廊的风沙裹挟着血。

在甘州城头打着旋儿,呜咽着,仿佛阵亡将士不屈的魂灵仍在徘徊。

野马泉一役的消息,并未因关山阻隔而沉寂,反而正从边陲甘州,迅速向着权力中枢长安蔓延开去。

皇城,兵部衙门。

值房内,炭盆烧得正旺,上好的银骨炭无烟无息,只散出融融暖意,却驱不散郎中郑元眉宇间的凝重。

他手中捧着的,正是经由驿马快道,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河西战报文书。

细密的青檀纸上是工整的楷书,详述了野马泉伏击战的经过,斩获。

以及那最引人注目的“筑京观以慑虏胆”之举。

郑元年过四旬,是典型的京官模样。

他放下茶盏,那盏越窑青瓷,茶汤清洌,此刻却觉索然无味。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那位年轻监军副使在此应对质疑时的情景。

彼时,李骁身着绯色官袍,身姿挺拔如戈壁上的白杨,言辞沉稳,对答如流。

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隐隐透着一股边塞风沙磨砺出的强硬与锐利。

与这长安官场圆滑柔靡之气,格格不入。

“筑京观。”

郑元低声咀嚼着这三个字,嘴角泛起苦笑。

此举固然能扬军威,寒敌胆,但在讲究“怀柔远人”,“以德服人”的朝堂之上。

尤其是在那些崇尚清谈,讳言武事的文官看来,未免过于酷烈。

有失“天朝上国”的体统。

他甚至可以想见,一旦此事在朝会上被提起。

御史台那帮言官们会如何引经据典,慷慨陈词。

“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啊。”

郑元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他起身走到窗前,推开一道缝隙,凛冽的寒气瞬间涌入,让他精神一振。

窗外是皇城鳞次栉比的官署屋顶,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显得肃穆而压抑。

“这河西的水,本就浑浊,如今来了这么一条敢于掀浪的强龙,怕是再也难以平静了。”

他回到书案前,提起一支紫毫笔,在相关的文书,边缘工整地写下一行小字注解。

“野马泉大捷,监军副使李骁首功,其部‘翼青卫’战力卓著,然京观之事,恐惹物议,宜缓议其赏,待圣心独断。”

写罢,他将文书轻轻放入,待呈送上官的卷宗之内,动作小心,仿佛那文书有千钧之重。

与兵部值房的沉凝不同,位于亲仁坊的杨国忠府邸,此刻却是一片暖融欢腾。

后园,修建的暖阁内,地龙烧得极旺,温暖如春,与外间,恍若两个世界。

暖阁极尽奢华之能事。

地面铺着来自波斯的猩红大食地毯,图案繁复,色彩浓艳。

四壁以金丝楠木为护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多宝格里陈列着三尺高的血红珊瑚,象牙镂雕的群仙贺寿图,以及各种晶莹剔透的水晶,玛瑙摆件。

墙壁上悬挂着,吴道子真迹的飞天壁画,衣带当风,神采飞扬。

杨国忠身着绯色团花蜀锦常服,腰间束着玉带,他面色红润,意气风发,正与几名心腹门客宴饮。

案几上摆满了珍馐美馔。

酒是御赐的三辰酒,盛在夜光杯中,殷红如血。

一名身着青衣的仆从,悄无声息地进来,俯身在杨国忠耳边低语了几句。

杨国忠先是一愣,握着酒杯的手顿了顿,随即,他猛地将酒杯往案上重重一顿。

抚掌大笑起来,笑声洪亮,震得案上杯盏微微作响。

“好,好,好一个李骁,果然是个能惹事也能成事的妙人!”

他连饮三杯,脸上红光更盛,转向身旁盛装华服的虢国夫人杨玉瑶。

杨玉瑶今日梳着惊鸿髻,髻上插着一支金步摇,凤口衔珠,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

她身着郁金香染就的鹅黄色广袖长裙,外罩一件孔雀羽织成的帔子。

珠光宝气,艳光四射。

见杨国忠看来,她嫣然一笑,眼波流转间自有万种风情。

“你听听,你的这位李骁,果然没让咱们失望!”

杨国忠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兴奋。

“野马泉一战,竟将吐蕃那股最为嚣张,屡次犯边的精骑给连锅端了,斩首逾百,还他娘的筑了京观,哈哈,杀得好,杀得痛快,这下看李林甫那老匹夫安插在河西的人,还敢不敢阳奉阴违,只手遮天!”

他越说越激动,仿佛这功劳是他亲手立下的一般。

他立刻扬声道。

“来人,去库房,将那颗三百年的辽东老山参,还有那盆西域进贡的祖母绿宝石盆景,对了,再把内造最新花样的蜀锦拣上好的取十匹来,不,二十匹!”

他兴致高昂,已经开始琢磨如何将这份功劳更大程度地与自己的“识人之明”绑在一起。

写成一篇花团锦簇,突出自己“荐贤之功”的奏章,好好在圣人面前露脸,压一压政敌的风头。

杨玉瑶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捻起一颗荔枝,剥去红壳,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放入檀口,细嚼慢咽后,才慢条斯理地笑道。

“且慢高兴。李骁立此大功,固然可喜,然其行事酷烈,京观之事,必招非议,李林甫那边,绝不会坐视,我等还需思量,如何替他化解这番风雨,更要紧的是,如何将他这份战功,稳稳地攥在咱们手里。”

她话语轻柔,却点醒了沉浸在兴奋中的杨国忠。

杨国忠收敛了些许狂态,点了点头。

“所言极是,是要好好计较一番,这份功劳,绝不能让别人分了去!”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开始与门客低声商议起来。

与此同时,位于平康坊的宰相李林甫府邸,却是另一番景象。

书房外松内紧,戒备森严,与外间的车马喧嚣彻底隔绝。

书房内陈设古朴,却件件价值连城。

紫檀木的大书案光滑如镜,案上一方端溪老坑砚,一块松烟墨,笔架上悬挂着数支狼毫。

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山水画,乃是前朝名家手笔,意境幽远。

李林甫面无表情地坐在宽大的太师椅上,身着一袭深紫色的常服,未戴冠,只用一根玉簪束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