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民心所向(1 / 2)
结束了江城高校科研团队座谈会之后,张卫东又在江城逗留了数日。
当天下午,他就去了江城钢铁厂。
这是他一手负责改制成功,并从破产边缘生生拉回的一个国有企业。
在江钢人的心里,张卫东依然是神一般的存在。
更何况,现如今,张卫东又成了国家科协的主要领导之一,堪堪有着冲击科协一把手的迅猛之势。
张卫东的车刚驶入江钢大门,就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
道路两旁,密密麻麻站满了自发前来迎接的工人。
他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脸上带着质朴而激动的笑容。
不少人手中还举着简陋的纸牌,上面写着“欢迎张主席回家”、“江钢人永远记得您”等字样。
“张主席来了!”
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沸腾起来。
张卫东连忙让司机停车,他推开车门走了下去。
赵永志想要跟上保护,却被他轻轻摆手制止了。
“张主席,您可算回来了!”
“张主席,我们想您啊!”
“张主席,您看看咱们江钢现在多好!”
工人们围了上来,你一言我一语,眼中都含着激动的泪水。
这些在炼钢炉前挥汗如雨的汉子们,此刻却像孩子见到了久别的亲人。
张卫东的眼眶也湿润了。
他清楚地知道,如果不是当年的改制,这些工人可能早就下岗了,他们的家庭将面临怎样的困境。
而现在,江钢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了国内特种钢材的领军企业。
可是,他却万没想到,自己会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
“同志们,谢谢大家。”
张卫东的声音有些哽咽,“江钢就是我张卫东的家,我会经常回来看望大家的。不过现在大家还是先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可不能耽误了生产啊!”
他耐心地劝说着,既感动于工人们的热情,又担心影响工厂的正常运转。
“张主席您放心,我们都是抽空过来的,不会耽误生产!”
“对,我们这就回去干活,用最好的钢来报答您!”
工人们依依不舍地散去,不少人一步三回头,眼中满是不舍。
在江钢领导的陪同下,张卫东深入各个生产线考察。
与几年前相比,江钢的生产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环保设施完善,工人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张主席,自从您推行改制后,我们依靠您的‘钢铁大脑’研制出了最先进的连铸连轧生产线,特种钢的产量和质量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江钢董事长江涛介绍道,“去年我们研发的高端轴承钢,已经通过了德意志蒂森克虏伯的认证,今年开始批量出口。”
张卫东满意地点头:“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不过我要提醒你们,越是形势好,越要居安思危。未来一两年,国际经济环境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要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江涛神色一凛:“请张主席放心,我们已经按照您之前的指示,开始控制产能扩张节奏,加强现金流管理。同时,研发投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在研发中心,张卫东见到了他当年力排众议引进的青年科研团队。
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江钢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张主席,您看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海洋工程用钢,强度是普通船板钢的三倍,但重量却轻了20%。”年轻的研发主管兴奋地介绍着,“已经应用在南海油气平台的建设中。”
张卫东仔细查看了样品和数据,勉励道:“很好!就是要这样,紧盯国家战略需求,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你们年轻人是江钢的未来,也是华国制造业的未来!”
离开江钢时,已是傍晚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