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国产航母终下水(1 / 2)
四月二十六日的清晨,晨曦微露,将粼粼金辉洒在皎兰庄园静谧的湖面上,与湖畔凉亭的飞檐翘角共同勾勒出一幅安宁祥和的画卷。
诛皎却并未如往常般在湖边散步或于亭中静坐,他早早便来到了书房。
今日,那根惯常倚在案边的桃木手杖,被他的右手紧紧握着,杖底轻触着柔软的地毯,仿佛唯有这份温润坚实的触感,才能稍稍按捺下他内心深处那不同于寻常的、隐隐澎湃的心潮。
书房正面墙壁上,那面巨大的高清屏幕已然亮起,画面锁定在国内权威新闻频道,正在直播大连造船厂的盛大场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与建造的航空母舰“山东舰”,即将在此刻举行下水仪式。
尽管距离仪式正式开始尚有一段时间,但屏幕中传来的画面已然充满了庄严肃穆而又激动人心的氛围。
宏伟的船坞内,巨舰如山岳般巍然屹立,舰体庞大的身躯披着崭新的海军灰涂装,流畅的线条在晨曦与强光灯的共同照耀下,闪烁着冷峻而威严的金属光泽。
舰岛上,已然安装的各类雷达、通信天线轮廓初显,预示着其未来在浩瀚大洋上必将具备的强大感知与指挥能力。
飞行甲板平整而宽阔,如同一片等待战鹰起降的钢铁原野,静静地诉说着即将到来的深蓝征程。
码头之上,红旗招展,人群肃立,既有身着洁白军礼服、军姿挺拔的海军将士,也有许多穿着各式工装、脸上却洋溢着同样激动与自豪神情的造船工人。
一种无声的、却又磅礴欲出的力量感,透过屏幕,弥漫在诛皎书房的每一个角落。
诛皎站立在屏幕前,身形依旧挺拔,但那双阅尽近百年风云的眼睛,此刻却格外明亮,紧紧追随着直播画面的每一个细节,生怕错过任何一瞬。
他的左手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杖顶端的朱雀刻纹,指腹感受着那历经岁月打磨后愈发莹润的木质纹理,思绪却早已穿透了时空,飘向了那更为久远、充满了博弈与艰辛的往昔。
---
“咚、咚、咚。”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打断了诛皎的思绪。
秘书小林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董事长,有一位姓韩的老先生,说是您的老部下,从东北来的,坚持要见您一面,说……说一定要在今天,和您一起看直播。”
诛皎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刻道:“快请进来!”
门开处,一位身着半旧但整洁的中山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精神却明显有些萎顿的老人,坐在轮椅上,被一位看护人员推了进来。
老人面色苍白,身形消瘦,腿上盖着一条薄毯,但那双深陷的眼窝中,却燃烧着与虚弱身体截然不同的、灼热的光芒。
他一进门,目光便立刻锁定了屏幕上的航母,嘴唇微微颤抖着,然后才缓缓移向诛皎,声音沙哑却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
“诛……诛老……我……我韩铁山,到底……还是撑到这一天了……没……没耽误吧?”
诛皎看到来人,脸上瞬间露出了惊喜交加而又带着深切关怀的神情,他快步上前,俯身紧紧握住了老人那双布满老茧与褶皱、此刻却在微微颤抖的手。
“铁山!是你!你怎么……怎么从医院跑出来了?你这身体……”
韩铁山,当年诛皎秘密派往乌克兰,负责协调、跟进那项代号“曙光”的特殊任务的核心骨干之一,一位在船舶工程领域奉献了一生的老专家,也是当年收购那艘未完工的苏联航母“瓦良格”号,并设法将其运回国的亲历者和重要功臣之一。
“不……不碍事……咳咳……”韩铁山努力挺直了些腰板,摆了摆手,目光再次贪婪地投向屏幕上的山东舰,
“医生说……就这几天了……但我跟阎王爷请了假……我说……说什么也得……亲眼看着咱们自己的孩子……下水的这天……不然……我闭不上眼啊……”
他的话语断断续续,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执拗与深沉如海的情感。
诛皎闻言,鼻尖猛地一酸,他紧紧握住韩铁山的手,重重点头。
“好!好!铁山,你来得正好!我们一起看!必须一起看!”
他示意看护将韩铁山的轮椅推到屏幕前最好的位置,自己则拉过一张椅子,紧挨着老部下坐下。
两位耄耋老人,一位坐着,一位靠着轮椅,他们的目光共同聚焦于那即将见证历史的屏幕,两双苍老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仿佛要借此传递力量,也借此共同支撑起那跨越了数十载的沉重记忆与殷切期盼。
“还记得吗……诛老……”韩铁山的目光变得悠远,仿佛穿透了屏幕,回到了那片冰天雪地的黑海之滨,
“尼古拉耶夫市……黑海造船厂……那会儿……可真冷啊……”
“怎么会不记得……”诛皎的声音也低沉下来,带着回忆的沧桑,
“那艘……躺在船台上的‘瓦良格’……那么大个家伙……却像个没娘的孩子……满身铁锈……看着就让人心疼……”
两位老人的对话,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将那一段充满艰辛、博弈与不凡远见的往事,缓缓道来。
彼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某些大国对我们极力封锁遏制,尤其是在航母这样的战略性装备上,更是设置了重重障碍,企图将中国永远排除在“航母俱乐部”之外。
但高层高瞻远瞩,深知航母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保障海上交通线、支撑大国地位的战略意义,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突破这道壁垒。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诛皎凭借其超越时代的眼光和遍布全球的商业网络,敏锐地捕捉到了乌克兰因经济困境欲出售未完工的“瓦良格”号航母的信息。
他深知,这艘看似废弃的巨舰,其船体结构、设计思路,乃至附带的某些关键技术资料,对于当时在航母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中国而言,是无价的瑰宝,是叩开航母大门可能唯一的那块“敲门砖”。
“那时候……多少人不理解啊……”韩铁山喃喃道,
“说咱们花那么多外汇……买一堆‘破铜烂铁’回来……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