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昆吾出鞘(1 / 2)
华盛顿时间,凌晨两点。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在官网发布了一份长达78页的《关于修订出口管理条例(EAR)的最终规则》。
核心条款只有一条,却字字带血:
“即日起,禁止任何美国企业或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企业,向启明联盟及其关联实体,提供用于电子设计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软件授权、更新服务及技术支持。”
紧接着,全球工业软件四巨头,新思科技、楷登电子、西门子、达索系统,几乎同一时间向中国区发送了断供通知函。
“……很遗憾地通知您,您的软件许可证将于24小时后失效。届时,软件将无法启动,云端服务停止响应,技术支持账号冻结。”
这一夜,中国工业界无眠。
这不仅仅是芯片设计不出来的问题,而是汽车厂画不出图纸,飞机厂算不出气动布局,建筑院搞不定结构应力。
这是工业窒息。
……
江州,江南之芯集团总部,地下三层,昆吾项目作战室。
与外面的恐慌不同,这里只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冷静。
林远站在主位,面前坐着张明、汉斯、周教授以及从硅谷撤回的李振声教授。
“他们动手了。”林远声音平静,“比预想晚了三天。这意味着我们多了72小时的压力测试时间。”
他看向张明:“昆吾计划,现在可以解密了。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备胎’到底能不能转起来。”
张明站起身,双眼布满血丝,精神却异常亢奋。他按下回车键,屏幕上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几何线条构成的金色Logo“昆吾(Kunwu)工业操作系统”。
“各位,”张明声音沙哑,“这是我们燕云软件联合汉斯团队及李教授团队,在过去六个月的‘黑屋子’里没日没夜搞出来的东西。我们不搞‘替代’,我们搞重构。针对断供,我们准备了三把手术刀。”
第一把刀,几何内核重塑工业之魂。
“工业软件最核心的‘卡脖子’技术在于底层的几何内核。”张明调出一张架构图,“全球90%的3D设计软件都依赖西门子的Parasolid和达索的ACIS。一旦内核被封锁,所有国产CAD都将变成无源之水。”
“但是,”张明看向汉斯,“汉斯先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奇迹。”
汉斯站起身,操着浓重德国口音的英语说道:“在德国,我们有一群‘疯子’。我们不相信商业公司的闭源内核。过去十年,我们基于开源OpenCASCADE重写了所有的NURBS算法,修复了数千个BUG,将计算精度从小数点后6位提升到了12位,达到了航空航天级要求!”
“我们将其命名为昆吾内核。”
“它完全自主,每一行代码都在我们手里。昨天在江钢测试中,用K-Kernel重构的3D模型,在几百万个面的复杂装配体下,加载速度比SolidWorks快了30%!”
第二把刀,物理求解器算力换算法。
“解决了画图,还要解决算命。”张明指向周教授,“CAE仿真的核心是求解器。美国的Ansys在这个领域积累了五十年,拼数学底蕴我们短期确实拼不过。但是,我们有他们没有的武器,超级算力!”
周教授扶了扶眼镜:“传统求解器基于CPU串行计算,而我们基于启明异构架构,开发了一套全新的AI加速求解器。我们不完全依赖有限元分析,而是引入‘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技术,利用江钢、DM、大江的海量真实物理数据训练模型。”
“虽然我们的单点算法不如美国人精妙,但我们用燕山超算数万张GPU卡的暴力计算弥补了差距!在江钢高炉流体力学仿真中,虽然精度略低1%,但我们的计算速度是他们的100倍,实现了秒级实时仿真!”
第三把刀,全流程EDA,云端突围。
“最后,是芯片设计的命门——EDA。”李振声教授站了起来,眼中闪烁着冷冽的光芒,“Synopsys和ce垄断了全流程。我们的策略是云原生EDA。”
“我们不再开发运行在个人电脑上的软件,而是直接在启明云上部署了一套基于Web的EDA平台。前端集成深度优化的开源综合器;后端开发基于强化学习的AI布局布线引擎弈;物理验证则利用分布式计算,将验证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小时!”
“最关键的是,”李教授强调,“因为是云原生,美国人根本无法通过许可证文件来封锁我们。软件、数据、算力全在云端。只要有一根网线,任何一台浏览器都可以设计3纳米芯片!这就是我们对软件霸权的终极回答!”
三把手术刀,刀刀见血。
这不仅仅是三个软件,这是中国工业软件体系在被逼到绝境后爆发出的系统性重构。
林远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绿色指标,心中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