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算力为王(1 / 2)
江州江钢集团周边的废弃变电站,夜色已深,暴雨倾盆。
没有警笛,没有喊话。十二名身穿黑色战术装备的特别行动人员,如同幽灵般切断了变电站的所有对外线路。
“行动。”
随着耳麦中一声低沉的指令,爆破装置定向引爆了变电站那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变电站内部空无一人,但在核心变压器的夹层中,行动组搜出了一个鞋盒大小的黑色装置。该装置正通过两条鳄鱼夹,搭接在通往江钢厂区的高压输电线上。
“报告指挥部,目标已捕获。”
行动组长并未触碰装置,而是让随队的技术专家上前。
“这就是寄生虫。”技术专家打开手持式频谱分析仪,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声音冷冽,“它利用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从电网的背景噪声中提取出传感器发出的微弱加密信号,然后通过内置的铱星卫星模块,直接将数据打包发送到境外。不经过互联网,不经过光纤,完全物理隔离。如果不是因为工业大脑的数据吞吐量太大,导致电网谐波出现异常波动,我们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它。”
江州,江南之芯集团地下指挥中心。
那个黑色的装置被放在了屏蔽室的桌子上。站在桌边的除了林远、王海冰、汪韬,还有面色惨白的汉斯。
“这不可能,这绝对不可能。”汉斯看着装置上那个被拆解出来的、印着西门子Logo的传感器核心组件,双手抱头,“我们的生产流程是全封闭的,每一颗芯片都有追溯码,CIA怎么可能混进去?”
“汉斯先生,不要低估了情报机构的能力。”林远的声音平静,“他们不需要渗透你们的德国工厂,只需要搞定马来西亚或者菲律宾的某个封装车间,把里面的MCU微控制单元换成他们特制的特洛伊芯片。这在供应链管理上叫供应链投毒。”
现在的关键是怎么解毒。江钢厂区内安装了上万个传感器,要把它们全部拆下来更换,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迫使高炉停产,损失无法估量。
“能不能通过软件升级屏蔽掉那个后门?”王海冰问。
“很难。”汪韬摇了摇头,“这是硬件层面的物理后门。它通过调节电流的微小变化来发送信号,软件层面的防火墙根本检测不到电流层面的波动。”
“那就在物理层面解决。”林远突然开口。
他走到白板前画了一个波形图。
“既然它是通过调节电流来发信号,那我们就给它加点噪音。启动数字白噪声计划。”林远看着汪韬,“汪总,我要你设计一套算法,让我们的边缘计算网关在接收传感器数据的同时,主动向电源线中注入一种特定频率的随机白噪声。这种噪声对于正常的供电没有影响,但是它会彻底淹没掉那个木马发出的微弱信号,让CIA接收到的只有一片毫无意义的电流杂音。这就叫物理免疫。”
汪韬的眼睛亮了:“主动式侧信道干扰?好主意!我这就去写算法,只需要升级网关固件,不需要动传感器。”
一场足以引发重大泄密事故的危机,被林远用一种极其巧妙的物理博弈手段化解于无形。但这仅仅是战术上的胜利。林远知道,这次事件暴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战略隐患:只要供应链还在别人手里,这种防不胜防的投毒就永远存在。
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重塑供应链。但这需要钱,海量的钱。
而就在这时,大洋彼岸的对手发动了第二轮攻势。
危机解除后的第三天,全球半导体市场突然迎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降价潮。
台积电、三星电子联合宣布针对7n及成熟制程工艺下调代工价格30%。紧接着,高通、英伟达、德州仪器跟进,全线工业级芯片、中低端手机SoC降价40%到50%。
原本售价10美元的工业MCU一夜之间跌到了5美元,原本售价50美元的7n手机芯片跌到了30美元。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掠夺性定价,目的只有一个:绞杀启明-II。
“林董,情况不妙。”刘华美拿着最新的市场报告,脸色难看,“我们的启明-II虽然性能不错,但毕竟是多重曝光工艺,成本比台积电的EUV工艺要高出20%。现在他们降价这么狠,我们的成本优势瞬间变成了劣势。更糟糕的是,国内很多原本已经答应采购我们芯片的家电厂商和工业客户现在都动摇了。毕竟在绝对的价格面前,情怀是不值钱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如果我们跟进降价,每卖一颗芯片就要亏损10美元。以我们现在的现金流,最多撑半年。如果不降价,我们就没有订单。没有订单,产线就会停摆,前期投入的几百亿研发费用就打水漂了。”
这是一个死局。美国人发现技术封锁不住,就开始用资本的力量试图在商业层面上饿死江南之芯。
“这就是老牌帝国的底蕴吗?”林远看着报告冷笑一声,“宁可自损八百,也要杀敌一千。”
“林远,我们怎么办?”刘华美问道,“要不要动用基金里的钱来补贴?”
“不。”林远断然拒绝,“那是饮鸩止渴。跟华尔街比烧钱,我们烧不过。”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远处正在建设中的江州数据中心。
“华美,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美国人敢降价?因为他们有全球市场,他们可以通过高利润的高端产品来补贴中低端产品。我们要在单一的芯片市场上赢他们,很难。所以,我们必须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