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官道红颜:她们助我一路升迁 > 第406章 原子之心

第406章 原子之心(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江州,江南之芯集团,中央技术研究院。

凌晨三点,灯火通明。

林远刚刚从慕尼黑飞回来,顾不上倒时差,便直接一头扎进了汪韬的盘古实验室。

这里的气氛,并没有因为“昆吾”的成功而变得轻松,反而充满了焦虑。

巨大的监控屏幕上,代表青川智算中心的各项指标全线飘红。

“老板,撑不住了。”

汪韬指着屏幕上那条几乎拉成直线的能耗曲线,声音沙哑。

“盘古二期模型的参数量达到了万亿级,对算力的吞吐需求是指数级增长的。我们的H100集群已经满负荷运转。”

“但最致命的不是芯片,是电。”

汪韬调出一张气象水文图。

“今年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枯水期,金沙江水位下降,水电站发电量锐减30%。为了保民生用电,电网已经对我们进行了三次拉闸限电预警。”

“如果不解决能源的基荷稳定性问题,‘盘古’的训练随时会中断。而大模型训练一旦中断,前面的几千万投入可能就打水漂了。”

水电虽好,但靠天吃饭。光伏风电,波动太大。煤电,有碳税压力。

林远盯着屏幕,眉头紧锁。

他需要一种高密度、零排放、绝对稳定的能源。

在这个星球上,满足这三个条件的能源只有一种。

核能。

但核电站建设周期长达5-8年,选址苛刻,审批极难,远水解不了近渴。

除非是那种核电。

林远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了一份他在军民融合项目组看到的绝密简报。

他猛地转身,拿起红色的保密电话,拨通了张将军的专线。

“首长,我是林远。我需要支援。”

“什么支援?”

“电。”林远的声音冷静而疯狂,“准确地说,我需要小型模块化反应堆。”

甘肃,武威。

这里是腾格里沙漠的边缘,也是中国最神秘的科研基地之一。

两天后,林远在张将军的陪同下,站在了一座外形奇异的建筑前。

它不像传统的核电站那样拥有巨大的冷却塔,反而更像是一个精致的化工厂。

这里是国家钍基熔盐堆实验基地。

负责接待的,是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的所长,吴院士。一位头发花白,但眼神炽热如火的核物理学家。

“林远同志,张将军说你想借个充电宝?”吴院士指着身后那台被铅硼聚乙烯层层包裹的设备,开了个硬核的玩笑。

“吴院士,我不是借,我是来谈合作的。”林远开门见山。

“我们的盘古需要稳定的能源。而据我所知,您的TMSR项目,虽然理论先进,但一直面临一个最大的落地难题,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安全性。”

吴院士的笑容收敛了。

“你懂行。”

他带着林远走进了控制室。

“钍基熔盐堆,是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皇冠。它不用水冷却,而是用高温熔盐;燃料不是铀,而是钍。它固有安全性高,常压运行,哪怕管道破裂,熔盐也会自动凝固,不会泄露。”

“但是,”吴院士指着屏幕上那疯狂跳动的温度和流速数据,“熔盐在700度的高温下流动,热工水力特性极其复杂。我们需要对反应堆芯进行微秒级的精准控制。”

“现在的数字化仪控系统,用的是西门子十年前的架构,响应速度在10毫秒级。对于TMSR来说,太慢了!这就像是用拖拉机的方向盘去开F1赛车!”

“因为控制跟不上,我们的反应堆一直不敢满功率运行。”

林远看着那些数据,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弧度。

“吴院士,如果我给您换一个方向盘呢?”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那块刚刚流片成功的启明-II工业特种版芯片。

工业之心架构。

“内置NPU,支持边缘AI推理,可实时预测熔盐流体力学模型。裸金属轮询调度,IO响应速度<10微秒,比西门子快1000倍。金钟罩封装,抗强辐射,耐高温。”

“用它做DCS的核心,我保您的反应堆,能跑满功率。”

吴院士接过芯片,放在放大镜下看了许久。

“条件呢?”

“条件很简单。”林远指着窗外那片广袤的戈壁滩。

“我要在这里,在您的反应堆旁边,建一座智算中心。您给我供电,我给您控堆。”

“电算一体,就地消纳。”

这是一个疯狂却又在物理逻辑上极其完美的闭环。

核反应堆提供源源不断的、极其稳定的清洁电力。

AI芯片消耗电力,产生算力,同时利用算力反向精准控制核反应堆,提高其效率和安全性。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最硬的能源技术与最软的信息技术,进行物理层面的直接耦合。

夸父工程。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王海冰带领的特种BG团队,与核所的专家们同吃同住。

他们要完成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在反应堆不停堆的情况下,逐步替换掉原有的西门子控制模块。

这无异于给一颗跳动的心脏做手术。

“3号回路温度传感器接入……信号同步……芯片接管控制权……”

“倒计时……3、2、1,切换!”

随着王海冰按下回车键,控制屏幕上的数据流瞬间发生变化。

原本锯齿状的温度波动曲线,在AI介入的瞬间,被强行拉直成了一条平滑的直线。

“PID控制算法已由‘盘古’模型接管。”

“预测控制(MPC)启动。”

“熔盐流速波动率下降90%!”

“成功了!”吴院士看着屏幕,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

困扰了他们三年的控制难题,被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用算力暴力破解了。

随着控制系统的升级,TMSR反应堆终于敢于冲击满功率运行。

输出功率:100兆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