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飞鸟集258:虚伪即便登堂入室,终究是纸糊的王冠(2 / 2)
虚伪,即使被万人高呼、被制度祝圣、被宣传机器重复千万遍,本质仍然不动如山:它是虚伪。
它的命运是“显得强大”,却永远无法“成为真实”。它依赖外力才能存在,而真理却自带光源。
权力只能制造“服从”,唯有真实才能赢得“信服”。一个被权力武装到牙齿的谎言,可能统治一个时代,但它永远不会变成真理。
三、延伸思考:权力时代的真与伪
这句百年前的格言,射向了古往今来所有的独裁者,也射向了我们今天这个“后真相”时代。
在历史上,我们见过太多“生长在权力中”的虚伪。
纳粹的宣传理论、指鹿为马的政治运动,它们都曾拥有绝对的权力,都曾让亿万人奉为圭臬。在那个时刻,它们看起来比任何“真实”都更像“真实”。
但历史的法则最终证明了泰戈尔的预言:当权力的外衣被剥去(比如政权倒台、档案解密),那个庞然大物瞬间就还原为最初的那个“谎言”,并在阳光下灰飞烟灭。
放在现代语境,此句诗同样具有惊人的现实穿透力。
我们活在一个“话语即力量”的时代,叙事可以被操控、事实可以被重写、舆论可以被导向。
权力可以创造“舆论真相”,但无法创造“现实真相”。
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
一个政权可以宣称自己绝对正确、完美无缺,但并不能因此就真的如此;
一个社会可以强迫人民相信某个叙事,但并不能因此改变历史发生过什么;
媒体可以把谎言放大到铺天盖地,但谎言的本质不会因扩音而转变。
虚伪之所以能生长,是因为权力为它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制度、话语权、舆论传播链。
但它永远需要外力维持,一旦脱离支持,它会像失去水分的浮沫,迅速坍塌。
相比之下,真理往往弱小、孤立、不合时宜,但它自带一种“不需要许可”的力量。
它像种子,在没有阳光的地方都能悄悄发芽;
它像光,哪怕只是一缕,也能穿破权力制造的浓雾。
因此,泰戈尔这句诗说的不是政治,而是宇宙性的价值规律:
虚伪依赖外力,真实依赖自身。虚伪能被撑大,真实无需支撑。虚伪终将崩塌,真实终将显露。
这是他对“道德世界秩序”的信念:
权力可以推迟真理的到来,但无法永远阻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