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1981:渔火照蛟龙 > 第144章 生态循环初成型,发展模式引关注

第144章 生态循环初成型,发展模式引关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产业的循环链条越发清晰:育苗场提供苗种->网箱和海洋提供渔获->冷库和加工厂进行储存和增值->山海情品牌统一销售。甚至,加工产生的部分下脚料,也被收集起来,经过发酵处理后,成为养殖场和参园的优质有机肥。

瞧瞧咱们西龙,这脑子是咋长的?福海老猎户看着参园里长势喜足、叶片油绿的人参,对张西龙赞不绝口,用海里的废料肥山里的宝贝,这法子,老祖宗都没想到!

张西龙笑道:福海叔,这就叫‘循环利用’。大海和大山养活了咱们,咱们也得懂得回馈,不能光索取不养护。

这种海陆联动、资源循环、生态优先的发展模式,逐渐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先是县里的农业局和渔业局联合下来调研,对张西龙打造的这套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符合生态农业发展方向,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接着,省报的一位记者慕名而来,在山海屯驻扎了几天,深入采访了张西龙和他的事业。不久,一篇题为《山海之间辟新路——记农民企业家张西龙的生态致富经》的长篇通讯在省报刊登,详细报道了张西龙从荒岛求生到打造海陆并进产业生态的传奇经历和创新实践。

这篇文章,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张西龙和山海屯的名字,第一次在全省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来信、来访的人逐渐增多,有取经的,有寻求合作的,也有表示怀疑前来验证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名声,张西龙保持了难得的冷静和谦逊。他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者,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他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条路的可行性,并参与进来,才能真正带动一方百姓共同富裕。

西龙啊,你现在可是名人了!老支书马德福看着络绎不绝的来访者,既自豪又有些担忧,这担子可是更重了。

马叔,名声都是虚的。张西龙平静地说,把咱们自己的事做实,把乡亲们带动起来,让日子过得更好,这才是根本。

他婉拒了一些让他去外地、开报告会的邀请,将主要精力依然放在夯实山海屯的产业基础上。他指导合作社的社员们学习更科学的养殖技术,帮助渔业队的队员掌握新渔具的使用,督促育苗场攻克新的育苗难题……

在他的带领下,山海屯没有因为名声而浮躁,反而更加沉下心来,精耕细作着自己的山海田园。

夏日的傍晚,张西龙带着已经能满地疯跑、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小海洋,走在海边的堤坝上。落日的余晖将父子二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小海洋指着海湾里成排的网箱和远处正在作业的新海龙号,奶声奶气地问:爸爸,那些都是咱们家的吗?

张西龙蹲下身,将儿子抱起来,指着眼前的大海和身后的群山,柔声说:海洋,你看,这大海,这大山,是养育咱们的根。爸爸做的,就是让这片海和这座山,能更好地养活咱们,也能养活更多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要记住,不管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能忘了根。

小海洋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将小脑袋靠在父亲坚实的肩膀上。

张西龙望着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心中澄澈而坚定。他知道,他的路还很长,但他的方向从未如此清晰——他要在这山海之间,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康庄大道,让山海屯的故事,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一个生动注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