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7章 星辉映凡尘,神道渐彰

第427章 星辉映凡尘,神道渐彰(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中元七年夏

夏日的北地,阳光炽烈,万物勃发。去罗河谷地的麦浪已渐次染上金黄,预示着丰收在望;湟水奔腾,水量丰沛,滋养着两岸沃土。狄道城内,西域馆的讲学之声愈发洪亮,来自新获秘图的知识,正迅速转化为经世致用的方略;郡府各曹署,胥吏忙碌,新政推行顺畅,市面繁荣,百姓安居乐业。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与稳定繁荣,如同最醇厚的祭品,持续不断地转化为精纯的信仰之力,跨越虚空,汇入那至高至上的紫霄神庭,使得那弥漫的紫色神辉愈发璀璨夺目。

紫霄宫内,李凌——紫霄神帝,静坐神座,周身光华内敛,气息愈发渊深如海。随着对信仰之力汲取与炼化的日益精熟,他对自身神帝权柄的掌控已非初临神国时可同日而语。神念扫过,已不仅能清晰感知北地山河的细微变迁、重要人物的心绪波动,更能隐约触及那冥冥中关乎一方气运的“势”的流转。那枚“祖龙魂佩”与他的联系,已紧密到心念微动,即可如臂使指般传递清晰意念,甚至能一定程度上感知到持佩者李玄业周遭较强烈的情绪与危机预兆。

这一夜,月明星稀。李凌神游太虚,意念笼罩北地。他“看”到狄道城已陷入沉睡,唯靖王府书房灯火长明,儿子玄业仍在批阅公文,眉宇间带着一丝疲惫,却也充满了锐意进取的干劲。神念掠过书案,一份刚由玉门关加急送来的密报引起了他的注意。乃是护西域校尉王猛所呈,言及利用西域秘图提供的信息,已成功派精干斥候,沿图中标示的隐秘小道,深入车师国腹地乃至更西的龟兹国边境,不仅核实了图中地理的准确性,更刺探到一则紧要军情:匈奴右贤王遣使秘密抵达龟兹,似以重利相诱,欲联合龟兹,共谋切断汉与西域南道的联系,目标直指汉朝在西域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乌孙!

“匈奴亡我之心不死,竟将手伸向了龟兹……”神帝心念电转。若龟兹倒向匈奴,与车师形成犄角之势,则玉门关外形势将急转直下,乌孙亦将面临东西夹击之险,猎骄靡新附,人心未稳,恐生大变。此消息至关重要,需立即让玄业知晓,早作应对。然密报驿传需时日,恐误战机。

“需得以更直接之法示警。”李凌心念既定,目光投向书房中正揉着额角的儿子。他凝神静气,并非简单传递模糊意念,而是将一段包含“龟兹”、“匈奴使”、“联兵”、“南道”、“乌孙危”等关键信息的、更为清晰的警示景象,连同那份密报的紧迫感,通过魂佩桥梁,化作一段短暂的、印象深刻的“预兆之梦”,渡入玄业即将沉睡的心神。

书房内,李玄业正觉困意上涌,伏案小憩。恍惚间,似见一模糊而威严的身影(似其父),手指西方,眼前浮现龟兹王庭景象,匈奴使者倨傲而立,与龟兹王密谈,继而地图上,代表匈奴与龟兹的阴影连成一片,向南压迫向标有“乌孙”的区域……他猛地惊醒,窗外月色依旧,然梦中景象历历在目,那股紧迫感清晰无比!

“西方有变!龟兹恐与匈奴勾结!”李玄业霍然起身,睡意全无。他立即唤来值夜郎官,下令:“速传公孙先生及西域曹主事!再派快马,持我手令,往玉门方向迎候,若有王猛军报,火速送回!”其反应之迅速,判断之准确,仿佛早已洞悉先机。不久,公孙阙携西域曹掾史匆匆而至,李玄业依梦中所得信息,结合以往情报,迅速推演出匈奴联龟兹、胁乌孙、断南道之战略意图,并着手布置反制:一方面,加派使者携重礼密会乌孙猎骄靡,坚定其心,示警于彼;另一方面,令王猛加强对龟兹方向的侦察与威慑,并设法离间龟兹内部;同时,飞奏朝廷,陈明西域危局。

神庭之中,李凌感知到儿子迅速而有效的应对,微微颔首。此举不仅可化解潜在危机,若处置得当,或可进一步巩固汉在西域的影响力。一股代表着“化解危机”、“未雨绸缪”的智慧信仰之力,随之汇聚而来。

然而,凡间局势变幻莫测。数日后,朔方都尉赵破奴六百里加急军报至:边境斥候发现小股匈奴精锐骑兵,频繁出没于阴山隘口,似在反复勘测一条废弃已久的古道——“高阙塞西北的‘白道’”。此道虽险,但若被匈奴利用,可绕过我军重点设防的关隘,直插朔方郡腹地!赵破奴已加派游骑警戒,然兵力有限,恳请增援。

“声东击西?抑或双管齐下?”李凌神念扫过朔方边境。那“白道”所在,山势险峻,气候多变,寻常大军难以通行,然小股精锐确有可能渗透。匈奴此举,是真欲奇袭,还是意在牵制朔方兵力,使其无法西顾?凡间将领难以决断。

神帝心念微动,神念仔细勘察那“白道”沿线。但见山峦叠嶂,峡谷幽深,几处关键隘口云雾缭绕。他凝聚神力,并非直接改变地形,而是于接下来几夜,在几处最可能被匈奴选为潜行路线的险要地段,极其隐秘地加剧了山间夜雾的浓度与持续时间。这浓雾并非凭空产生,而是顺应此地多雾的气候,略作引导,使其更不利于敌军隐秘行军与方向辨识,却又不至于引起对方术士或萨满的警觉。同时,他亦通过魂佩,向正在部署西域事宜的李玄业,传递了一丝“朔方西北,山道需谨”的微弱警示。

狄道府中,正与诸将商议西域方略的李玄业,心有所感,目光骤然投向朔方地图上的“白道”标记。结合赵破奴的军报与心中那莫名的警惕,他立即调整部署:“传令赵破奴,白道方向,增设暗哨烽燧,多备弓弩滚石,精选山地锐卒,组建‘猎隼’小队,日夜巡山,绝不可使胡马一兵一卒偷越!玉门关方向,策略不变,然需告之王猛,行事需更加果决迅捷,以防朔方有变,牵动全局。”

就在北地两线应对之际,长安未央宫内,一场关乎藩国命运的朝议也在进行。有大臣以“北地靖王新立,即广布恩信,修武备,通西域,其志不小”为由,暗劝景帝宜加抚慰,亦需稍加羁縻,可遣重臣巡视边镇,宣示天威。此议虽未成定论,然风声已悄然传出。

这丝来自帝国中枢的、带着审视意味的波动,亦被神帝那日益敏锐的感知所捕捉。“庙堂之疑,亦为考验。”李凌心知,此事关乎北地长远安稳。他无法直接干预朝议,却能通过巩固北地的“势”来应对。于是,在接下来的时日里,他更加关注北地的内政民生。当狄道城外官仓因夏粮入库而修缮时,他引一缕清风,驱散连雨湿气,助其速干;当去罗河谷地引水渠出现小范围淤塞时,他微调水流,助民夫清淤事半功倍。这些细微到几乎无人察觉的“相助”,使得北地今夏的农事、工事格外顺利,丰收在望,民心愈发安稳。这份“繁荣”与“民心”所化的信仰之力,愈发厚重堂皇,如同北地坚实的基石,亦是对长安疑虑最好的回应。

夏去秋来,北地两线危机在李玄业的沉着应对与神帝的暗中护持下,悄然化解。西域方向,王猛施反间计成功,龟兹王对匈奴心生疑虑,联兵之事暂缓;乌孙猎骄靡得汉使警示与支持,地位更稳。朔方方向,赵破奴的“猎隼”小队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与浓雾掩护,成功狙杀数股企图渗透的匈奴尖兵,“白道”威胁解除。而长安方面,景帝闻北地夏粮丰收、边关宁静、西域得宜的奏报,对靖王的治绩表示满意,遣使巡视之议遂寝。

这一夜,李玄业登临狄道城楼,仰望璀璨星河。手中魂佩传来温润之意,心中充满了对父王冥冥中庇佑的感激与继志述事的决心。他不知,那星空深处,紫霄神庭之中,他的父亲亦在俯瞰着他,目光中带着赞许与期许。

神帝李凌,感受着北地此番有惊无险度过危机后,那愈发凝实、炽热的信仰之力,心中明悟更深。神道彰显,并非总要呼风唤雨、惊天动地。于关键时刻,以梦示警;于细微之处,顺风顺水;于人心浮动时,坚定其志;于大势将倾时,扶其一把。如此润物无声,导势而行,方为长久庇佑之道。星辉虽远,映照凡尘;神道虽隐,渐行渐彰。北地李氏与紫霄神庭的命运交织,在这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夏日里,又深深镌刻下了一笔。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中元)七年……秋……匈奴不入边……”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夏秋,西域龟兹有联胡之谋,朔方白道有窥边之隙。玄业公得先王梦兆,先知而备,抚乌孙,慑龟兹,严守塞,边境晏然。是岁,北地大稔。”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胡虏联西陲、窥北塞之谋,乃托梦示警于嗣君,微调雾霭以助守险。嗣君得应,化解危机。神威暗运,护佑一方。”

*北地秘录·星辉示警:“七年夏,王梦先王示西方危、北道险,遂预为备,果破胡谋。边将皆谓用兵如神,实乃帝君星辉映凡尘,暗助之功也。”

(第四百二十七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