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8章 秋收大稔,神佑丰年

第428章 秋收大稔,神佑丰年(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中元七年秋

金风送爽,北地高原迎来了最美的季节。天空湛蓝如洗,阳光明媚而温暖,不再有夏日的酷烈。广袤的原野上,成熟的粟黍如同金色的海洋,随风起伏,沙沙作响,预示着一年中最繁忙也最令人喜悦的时刻即将到来。去罗河谷地,新修的渠道将湟水引入万亩良田,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腰,长势尤为喜人。狄道城外,官仓早已修缮完毕,敞开门户,准备接纳新粮。田间地头,农人们脸上洋溢着收获的期盼,磨利镰刀,检查车辆,空气中弥漫着新谷的清香和忙碌的喜悦。靖王府颁布的“平籴法”告示已贴遍各亭里,承诺官府将按市价公平收购余粮,储入常平仓,以备荒年,此举极大地安定了民心。

靖王府内,李玄业正与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等商议秋收大事。

“勃兄,各县禀报,今岁风调雨顺,又得新渠灌溉,去罗河谷地及郡中平川沃土,粟麦长势皆优于往年,丰收在望。预估赋税可增三成有余。”李玄业手持各地上报的田亩估产文书,面带欣慰。

“托王爷洪福,陛下天恩,更是王爷去罗新渠、劝农善政之效。然秋收事大,需防阴雨连绵,亦需防宵小趁收获时节劫掠乡里。老臣已行文各县,令县尉、游徼加强巡防,保境安民;另着仓曹、法曹严查斗斛秤尺,严防胥吏盘剥,务使颗粒归仓,民得实惠。”周勃捻须答道,筹划周详。

“公孙先生,与羌胡、河西诸郡的边市,需提前准备充足绢帛、盐铁、茶瓷,待新粮入库,便可加大易货,换取良马、皮革。西域馆生徒,亦可择其优者,参与边市译介,以增见识。”李玄业又将目光投向商贸与育才。

“臣已着手安排。今岁丰稔,边市必更兴旺。西域馆生徒经数月习练,已有数人可通胡语,正可历练。”公孙阙躬身应道。

议事毕,李玄业独坐案前,目光扫过堆满公文的书案,最终落在那枚温润的魂佩上。去罗新渠的畅流、边境的暂时安宁、西域馆的书声、眼前这丰收的景象……点点滴滴,都让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冥冥中护佑着这片土地。“父王,您都看到了吗?北地,正在一步步变得更好。”他心中默念,手指轻轻摩挲着魂佩,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温热回应,心中更定。

九天之上,紫霄神庭。李凌——紫霄神帝,神念笼罩北地,那一片金黄灿烂、生机勃勃的丰收景象,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令他欣悦。这丰饶,是儿子玄业勤政爱民、将士用命、百姓辛勤的成果,亦是信仰之力最坚实、最温暖的源泉。他能清晰地“看”到,随着丰收的喜悦在北地蔓延,那股代表着“繁荣”的淡金色信仰光晕,正以前所未有的浓度和亮度升腾、汇聚,如同金色的云霞,涌入神庭。与之相应的,因仓廪充实、生活有望而愈发安稳的“民心”信仰(纯白),也变得更加温暖明亮。就连那因边境暂无大战而略显平缓的“功业”信仰(赤红),也因这治国安邦的实绩而增添了几分厚重。北地李氏的统治根基,正因这场丰收而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然而,神帝的目光并未仅停留在眼前的丰饶上。他的神念如水银泻地,细致地扫过丰收场景下的细微之处。他“看”到,一些偏远乡邑,因劳力不足或车辆损坏,面对大片待收的庄稼面露愁容;他“感”到,几个刚正不阿的乡啬夫,因严查大斗进小斗出的奸猾胥吏,正受到当地豪强暗中排挤;他也“听”到,边境军市上,有胡商试图用羸弱马匹换取好粮,而负责查验的年轻译官因经验不足,险些上当。

“丰收虽喜,亦需防微杜渐。”神帝心念微动,神力随之流转。他并未施展惊天动地的手段,而是依循自然与人事的纹理,进行着微妙至极的干预。

在那些劳力紧张的乡邑,未来数日,天气将持续晴朗干燥,为抢收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一阵恰到好处的清风,会帮助农人更好地扬场去秕。这并非逆转天时,只是将最好的天气,恰好安排在最需要的地方。

对于那些正直的乡啬夫,神帝通过魂佩,向正在核查秋收事宜的李玄业,传递了一丝对“吏治清明”、“体察下情”的强调之意。李玄业心有所感,在随后批阅公文时,对几份来自相关乡邑、提及胥吏考核的奏报格外留意,并朱批“吏治之要,在于公平,尤需体恤乡里辛劳,严惩奸猾,褒奖清正”,此举无疑给那些正直的基层官吏带来了莫大支持。

边境军市上,当那年轻译官面对胡商的花言巧语略显犹豫时,一阵风恰好吹起,掀动了胡商袍角,隐约露出其腰间暗藏的、准备更换劣马的皮囊。译官心生警惕,仔细查验,识破了诡计。这阵风,来得如此巧合。

这些干预,细微至几乎无人察觉,却如春风化雨,确保了丰收的果实能够最大限度地惠及于民,维护了公平,震慑了奸邪。北地的秋收,在一种异常顺利、公正的氛围中进行着。粮车络绎于道,满载新谷,汇入官仓民廪;市集上,粮价平稳,百姓笑逐颜开;边境易货,公平有序,换回了急需的物资。

随着最后一车粮食入库,郡府核计,今岁北地赋税较往年丰产三成有余,官仓充盈,民有余粮。李玄业下令,减免部分受灾县的尾欠,并拿出部分余粮,犒赏边军,抚恤孤老。北地上下,沉浸在一片丰收的喜悦与对未来的期盼之中。

这场圆满的秋收,所汇聚的信仰之力空前磅礴。那“繁荣”的金光、“民心”的白芒、“功业”的赤色,交织成一幅绚丽的画卷,涌入紫霄神庭。神帝李凌清晰感到,自己的神力随之水涨船高,对下界的感知愈发敏锐,甚至能隐约捕捉到更遥远地方的一些模糊气运波动,比如长安城关于今年各郡上计考课的议论,以及西域更远处一些绿洲城邦的动向。

秋高气爽,李玄业率众臣举行祭天酬神大典,感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典礼庄严肃穆,万民观礼。当香烟袅袅升起时,一股尤为精纯、带着丰收喜悦与感恩的“香火”信仰(青色),直冲霄汉,汇入神庭。

紫霄宫中,李凌感受着这丰硕的回报,心中宁静而满足。丰年,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人心的凝聚,是国力的象征,也是神道根基最为稳固的体现。他“看”着儿子玄业在祭坛上沉稳的身影,看着北地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知道李氏家族的传承与这紫霄神庭的荣光,已在这场秋收大稔中,深深植根于这片沃土。神佑丰年,年丰则神佑愈显,如此循环,生生不息。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食货志:“(文帝时)……务民农桑,薄赋敛,广蓄积……”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秋,北地大熟,赋税增三成。玄业公行平籴法,储粮常平仓,边市兴盛,民心大安。是岁,祭天酬神,郡中称治。”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见北地丰稔,乃调晴雨以利刈获,助清风以扬秕糠,暗正市易,吏治愈清。秋收大稔,信仰浩荡,神庭辉光愈盛。”

*北地秘录·神佑丰年:“景帝七年秋,北地大熟,收粮事异常顺利,奸猾胥吏皆受惩,边市无欺。祭天之日,祥云缭绕,人谓帝君暗助,乃得丰年。”

(第四百二十八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