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30章 金风肃杀,暗流汹涌

第430章 金风肃杀,暗流汹涌(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好。”李玄业目光扫过众人,“非常时期,诸位当同心协力,共度时艰。北地安,则我等安;北地危,则玉石俱焚。一切举措,需以保境安民为要,谨守臣节为本。退下吧。”

“臣等告退!”

众人离去后,书房内重归寂静。李玄业独坐良久,将方才议定之策细细推敲,自觉已虑及当前能虑及之处。然,面对这即将到来的天下剧变,他深知,再周全的准备,亦恐有不及。他再次抚上魂佩,那股微弱的暖意依旧存在,仿佛无声的陪伴与支持。

(神庭视角)

九天之上,紫霄神庭。李凌的神念,早已将下界狄道城中那场密议,以及儿子心中的凝重与决断,尽收“眼”底。他清晰地“看”到,那源自北地的信仰光流,因这潜在的巨大危机,而微微波动,那代表“稳定”的金光略显黯淡,一丝代表着“忧虑”与“不确定性”的灰色悄然弥漫,尤其以靖王府为核心。然而,他也“看”到,随着李玄业沉稳下令,北地军政机器高效运转起来,那灰色的波动渐渐被一股因“应对有序”、“主心骨坚定”而产生的“韧性”光泽所遏制、驱散。

“业儿应对,尚属得体。”神帝心中默然。他无法直接干预朝堂决策,也无法预知削藩的具体步骤与时间,但他可以守护北地,使其在这场风暴中,拥有更强的抵御之力。

他的神念首先投向北方阴山。那里,几股匈奴斥候正如幽灵般在山峦间穿梭,试图寻找汉军防线的漏洞。神帝心念微动,并未改变地形或天象,那太过显眼。他只是极其隐秘地,引导了几股山间的气流。片刻后,那几处被匈奴斥候盯上的隘口,忽然升腾起浓得化不开的山雾,视线受阻,寒气刺骨,极大地增加了侦察的难度与风险。同时,一股令人不安的、仿佛被猛兽盯上的直觉,袭上那些匈奴尖兵的心头,让他们疑神疑鬼,行动变得迟疑谨慎。这微小的干扰,足以让赵破奴派出的暗哨更容易发现并驱离他们。

接着,他的神念扫向玉门关外。西域方向,局势亦显微妙。车师国在汉军压力下虽暂显安静,然其王庭内,亲匈与亲汉两派争执不休。神帝将一缕“权衡利弊”、“妄动招祸”的警示意念,极其微弱地渡入那犹豫不决的车师王梦境之中。同时,他也注意到,乌孙猎骄靡虽倚仗汉廷,但其内部亦有长老对汉的“削藩”动向感到疑虑。神帝亦向其梦中渡去一丝“汉室强盛”、“背盟不祥”的坚定信念。这些梦兆模糊而短暂,醒来或只当是日有所思,却能在潜意识中影响其决策倾向,为玉门关外的王猛争取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最后,他的神念回到狄道,笼罩着正在批阅公文的儿子。他能感到玄业身心俱疲,却强打精神。神帝凝聚一缕纯净的、蕴含着“安神定志”效果的神力,通过魂佩,如温泉般缓缓滋养玄业的心神,驱散其疲惫与焦虑,使其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繁剧。

凡间一夜,神国一瞬。当李玄业从短暂的休憩中醒来,虽觉局势依旧严峻,但心神却莫名地宁静清澈了许多,处理政务愈发沉稳果断。北地边关,匈奴的异常活动在浓雾与莫名的警惕中受挫;西域诸国,暗流虽在,却暂无大变。北地郡,在这肃杀的秋末冬初,依旧保持着外松内紧的态势,如同一颗钉子,牢牢楔在帝国的西陲。

然而,李凌的神念,却能感受到那自长安方向弥漫而来的肃杀之气,以及关东吴楚等地不断积聚的怨愤之云,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合拢。风暴,正在酝酿。他能做的,便是在风暴降临前,尽可能加固北地这艘航船,使其能更好地迎接那不可避免的冲击。

“金风肃杀,乃天时;暗流汹涌,是人事。神佑之道,在于顺天时,导人事,于无声处,定风波。”紫霄神帝俯瞰下界,神辉内蕴,静待着那即将到来的惊天变局。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景帝纪:“(中元)七年……冬……十一月……诏曰:‘……’”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冬,削藩之议愈炽,朝野震动。玄业公内紧外松,修武备,固边防,静观其变。北地晏然,边关无警。”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天下将乱,乃暗助边关,雾锁险隘,梦示藩酋,定嗣君之神。北地遂能于大变前夕,稳如磐石。”

*北地秘录·金风肃杀:“七年冬,长安削藩声急。靖王玄业沉机应变,外示平静,内修守备。是岁,胡马逡巡不敢犯,西域诸国暂安,人皆谓边镇得人,实有神助。”

(第四百三十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