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30章 金风肃杀,暗流汹涌

第430章 金风肃杀,暗流汹涌(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公元前149年汉景帝中元七年冬十月

北地的深秋,金风肃杀,草木凋零。湟水水量渐收,水色转为沉碧,寒意日增。旷野之上,稼穑已毕,唯余枯黄草梗在风中摇曳,天地间一派寥廓。狄道城内,丰收的喧嚣已然沉淀,代之以一种冬藏般的静谧与整饬。官仓廪实,街市虽不复秋日熙攘,然民生安稳,秩序井然。靖王府颁布的冬防令已通达各县,边军换防、城防整修、粮秣储备等事宜,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表面看去,北地郡正平稳步入岁末。

然而,在这片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敏锐者却能觉察到一丝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息。来自长安的邸报,内容愈发简略,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关于诸侯王的议论,虽未明指北地,但那审视的目光,已然越过千山万水,隐隐笼罩在这座边陲重镇的上空。郡府之中,长史周勃、郡丞公孙阙等重臣,眉宇间常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处理公务时,较往日更为谨慎周密。

靖王府书房内,烛火长明。李玄业端坐案前,手中并非寻常政务文书,而是一卷刚刚由“潜渊”以最高密级送达的绢书。其上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晁错《削藩策》陛下已数次御前独对,削藩之议,恐不远矣。朝中暗流激荡,吴楚怨气日炽。于北地,虽有边功,然‘权重藩屏’四字,已入某些人之眼。望早自为计。”

窗外秋风呼啸,卷起落叶拍打窗棂,犹如战鼓轻擂。李玄业放下绢书,缓缓起身,走至那幅巨大的山河舆图前,目光深沉。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祖龙魂佩,那温润的触感,此刻却难以完全抚平心中的波澜。“削藩……终究是避不开了么?”他低声自语。北地地处边陲,直面匈奴,与关东那些富庶内藩情形迥异,朝廷或会有所顾忌,但既然削藩大幕将启,身为藩王,必被卷入这滔天洪流之中。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父王,若您在,会如何应对?”他抬头望向虚空,仿佛能穿透殿顶,望见那冥冥之中的紫霄神庭。这并非懦弱的祈求,而是一种寻求精神依托与智慧启迪的本能。就在他心念转动之际,魂佩似乎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难以言喻的安抚之意,并非具体的指引,更像是一种让他保持冷静、沉住气的意念,使他焦躁的心绪渐渐平复下来。

“王爷,”公孙阙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打破了室内的沉寂,“周长史与赵都尉信使皆已到齐。”

“进来。”李玄业收敛心神,转身坐回主位,面色已恢复平素的沉静。

周勃、公孙阙,以及代表朔方都尉赵破奴前来述职的军司马,肃立堂下。

“长安风声,尔等皆知。”李玄业开门见山,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山雨欲来,我北地首当其冲。然,越是此时,越需沉心静气,稳守根本。”

“王爷明鉴。”周勃率先开口,老成持重,“削藩事关国本,朝廷必有深虑。我北地,忠勤王事,镇守边陲,此乃最大依仗。当此非常之时,老臣以为,一动不如一静。内,需加紧整饬武备,囤积粮草,然外示以寻常,政务民生,一如往日,不给任何人以‘阴蓄异志’之口实。尤其边市贸易、与羌胡往来,需更加光明磊落,账目清晰。”

“周世伯所言极是。”李玄业颔首,“内紧外松,静观其变。勃兄,冬防及粮秣储备,由你总责,务必万无一失。吏治民生,亦不可松懈,需使百姓安居,方显我北地之治。”

“老臣领命。”

“朔方方向,”李玄业看向赵破奴的信使,“赵都尉处有何军情?”

“回王爷!”军司马躬身道,“都尉大人报,近来匈奴斥候活动异常频繁,尤其阴山以北几处以往人迹罕至的隘口,发现多股胡骑探路踪迹,虽未越境,但其意难测。都尉已加派暗哨,严加戒备。另,休屠王部似有异动,其与右贤王部往来密切,需加警惕。”

“告诉赵破奴,朔方乃我北地门户,绝不容有失。谨守关隘,加强斥候,遇有小股胡骑挑衅,坚决击退,然切忌贪功冒进,勿中其调虎离山之计。尤其注意休屠王动向,若其有变,速报!”

“诺!”

“公孙先生,”李玄业最后道,“‘潜渊’之事,乃我耳目。长安动向,关东诸侯反应,乃至匈奴单于庭消息,需不惜代价,加紧打探,务求及时准确!”

“臣明白!已加派精干人手,启用备用渠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