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刘川的分管工作(1 / 2)
开国大典的礼炮声仿佛还在耳边回响,京城洋溢着的欢庆气氛尚未完全消散。
刘川身份已然不同,他如今是军委副主席之一,肩上的担子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沉重了。桌面上的文件等待着批阅,其中大部分都与军队现代化和军工生产相关。
聂政委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脸上带着一丝感慨的笑容:“老总,中央的正式任命和分工下来了,你这副主席,主要分管装备和军工,这可是个啃硬骨头的差事啊。以后咱们这怕是要成了你抓全军装备建设的‘前指’喽。”
刘川从文件堆里抬起头,笑道:“前指就前指吧,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全国解放了,仗基本打完了,但军队建设不能停,而且要比以前要求更高、更正规。我们得有自己的体系,能自己造,而且要造得好,造得先进。”
聂政委在对面坐下:“是啊,苏联老大哥这次算是给足了我们面子,邀请我们派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重点就是考察他们的航空工业和技术。大内的意思这次代表团规格要高,由你带队最合适。你既懂军事,又一直狠抓军工,了解我们的需求和短板。”
刘川点了点头:“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苏联在航空工业,特别是在喷气式飞机方面,走在了前面。我们必须抓住这段‘蜜月期’,把先进的技术引进来,哪怕只是打开一个口子,埋下种子也好。我准备让刘亚参谋长立刻开始组织代表团名单,要包括我们最好的航空工程技术人员,还有空军的种子人员。”
“人选方面你把关。”聂政委表示支持,随即又提醒道,“不过,司令员,谈判桌上可不容易。司达林(代号)同志虽然表态支持我们,但核心技术,人家未必肯轻易放手。你得有心理准备,也要准备好我们的筹码。”
“筹码……”刘川沉吟片刻:“我们有的是市场,有的是发展的潜力,还有就是在东方牵制潜在对手的战略价值。当然,具体谈判时,分寸要拿捏好。既要表现出我们的诚意和学习的态度,也要维护我们的尊严和长远利益。”
几天后,四野总部召开了一次小范围的高层会议,专门商讨访苏事宜。除了刘川和聂政委,韩楚、刘亚、朱锐、肖光、谭正等人悉数到场。
刘亚首先汇报了代表团的初步组建情况:“根据司令员的要求,我们从沈阳飞机厂、兵工总局以及刚刚组建的空军司令部抽调了二十七名骨干,包括六名有一定基础的航空工程师,十名技术尖子,还有八名政治可靠、有文化底子的原飞行员和指挥员。由我暂时负责代表团的日常管理和对外联络。”
韩楚关切地问:“司令员,这次去,主要目标定下来没有?是直接买飞机,还是连技术带生产线一起弄回来?”
“买飞机是治标,引进技术、培养人才才是治本。”刘川明确道:“首要目标是争取引进米格-9或者更新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机得技术和生产线,至少也要达成技术合作,派遣我们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到苏联工厂实习。其次,是航空材料、机载设备相关的技术。最后,如果能接触到他们航空教育和研发体系的情况,那就更好了。”
朱锐摸着下巴,作为一名老炮兵,他对技术装备的嗅觉同样敏锐:“喷气式飞机……这东西咱们可是两眼一抹黑。就算人家肯给,咱们的工厂能消化得了吗?别像当初仿制九二步炮那样,磕磕绊绊好几年。”
刘川承认道:“困难肯定有,而且不小。但此一时彼一时。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有陈致远、穆勒先生他们带起来的技术队伍,还有了相对稳定的环境。最重要的是,有了迫切的需求和中央的支持。再难,也要迈出这一步。老朱,你们炮兵也要有思想准备,未来战场,没有制空权,你的大炮就是活靶子。”
肖光的声音响起:“我支持司令员的决定。这次出去,代表团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保密纪律是头等大事。老谭,咱们政治部要派人随团,加强思想工作和内部管理,绝不能出任何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