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221章 班委角逐显锋芒 课堂惊语见解深

第221章 班委角逐显锋芒 课堂惊语见解深(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教授理论功底深厚,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中Y的宏观政策取向。

在课堂互动环节,教授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在当前背景下,地方政府如何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尤其是在债务压力、房地产调控等方面,请大家结合各自工作实践,谈谈看法。”

这个问题很有挑战性。几名学员先后发言,有的强调要坚定不移贯彻中Y部署,严控债务。

有的则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因噎废食,需要适当灵活。

孙子聪也做了发言,他侃侃而谈,引用了大量数据和理论模型,论证了在严格监管下创新融资模式、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显得专业而自信。

教授频频点头,但未做点评,目光扫视全场,似乎在等待更精彩的见解。

这时,陈临海举手了。他站起身,语气平和地说道:“老师,各位同学,我认为‘稳增长’与‘防风险’并非完全对立的矛盾体,更像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关键在于找准‘风险’的根源。我个人理解,当前地方政府最大的风险,或许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债务数字高低,而是产业发展‘空心化’和经济增长‘虚拟化’的风险。”

他语出惊人,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连秦奔雷都投来专注的目光。

陈临海继续阐述:“如果为了短期‘稳增长’,继续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基建投资,而忽视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忽视了培育真正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那么即使暂时稳住了数据,长期来看,地方经济抗风险能力会越来越弱,债务问题反而会因缺乏扎实的税基支撑而愈发严重。因此,真正的‘平衡’,或许应该在于,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化解存量债务、规范融资行为,这是‘防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更要以更大的力度和更精准的政策,引导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代表未来的实体经济领域,培育新的、健康的增长点。这看似慢,实则是从根本上‘稳增长’和‘防风险’。我们在东河区尝试推动商贸物流升级,不仅仅是建市场、搞物流,更深层的意图,是想以此为抓手,带动周边加工制造业的集聚和提升,打通产销链条,夯实区域的产业根基。”

他从一个独特的“产业根基”视角切入,将“防风险”的内涵深化,并提出了“培育新增长点”才是根本出路的核心观点,逻辑清晰,见解深刻,发人深省。

教授听完,眼中露出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他用力点了点头,评价道:“临海同学的思考很有深度!跳出了就债务谈债务、就风险谈风险的窠臼,抓住了‘产业核心竞争力’这个牛鼻子!理论联系实际,见解独到!很好!这才是我们青干班学员应该有的思考水平!”

教授的高度评价,如同一锤定音。

课堂上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陈临海身上,这一次,少了探究,多了敬佩。

孙子聪坐在这种源自实践、直指核心的深刻洞察面前,竟然显得有些苍白和空洞。

这第一堂课,陈临海凭借其扎实的实践基础和过人的思辨能力,真正在青干班这群精英之中,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