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背叛后从乡镇到封疆大吏 > 第224章 卫东授课定方向 各显所能露峥嵘

第224章 卫东授课定方向 各显所能露峥嵘(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陈临海接着说道:“回答庄书记刚才的问题,要让这种结合成为常态和机制,我们认为,核心是建立起一套将党建工作成效与业务发展成果联动考核、联动评价的机制。比如,在我们区,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不仅仅看开了几次会、发展了几个党员,更要看这个党组织在推动辖区经济发展、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发挥了多大作用,占比超过百分之五十。同时,在评价一个业务部门的工作时,也要反向考察其抓党建促业务的实际效果。通过这种双向的、硬碰硬的考核指挥棒,才能倒逼党建与业务从‘物理相加’走向‘化学相融’。”

这个关于“考核指挥棒”的补充,一下子点出了问题的关键,提供了制度化的解决思路。

庄卫东听得非常专注,等陈临海讲完,他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笑容,点评道:“临海同志讲得很好!非常生动,非常有说服力!党建不是飘在天上的云,而是扎在地下的根!就是要这样,把党建工作融入到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中去,融入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中去,这样党的建设才有生命力,才有力量!他后面提到的考核机制问题,更是点到了要害,体现了制度性思考!东河区的这个做法,很有启发性,体现了基层的智慧和创造力!”

省委书记的肯定,分量极重!这不仅是对陈临海个人的表扬,更是对他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认可。教室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陈临海身上,这一次,包含了更多的敬佩和认同。就连秦奔雷,也向陈临海投去了一个“干得漂亮”的眼神。

孙子聪坐在

他精心准备的“智慧党建”虽然也得到了肯定,但在陈临海那个更接地气、更见实效的案例对比下,尤其是指出了关键的制度化路径后,显得有些“技术化”和“表面化”了。他再次感受到了陈临海给他带来的巨大压力。

庄卫东的课,如同一盏明灯,为所有学员指明了方向。课后,许多学员主动来找陈临海交流,索要东河区相关做法的资料。陈临海知道,自己在青干班的影响力,正在稳步提升。

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稍微松口气的时候,一个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信号,悄然出现。

在课程结束,庄卫东离开后,班主任宣布了一个通知:根据教学安排,下个月将组织为期一周的省外调研,考察先进地区的改革发展经验。而调研地点选择和分组,将由班委初步提议,报党校批准。

这个消息,立刻在学员中引起了波澜。省外调研,不仅是学习,更是建立跨省人脉、展示组织协调能力的绝佳机会。

班长秦奔雷自然负责统筹,而作为学习委员的陈临海,在调研地点选择和方案制定上,无疑将拥有重要的话语权。

散会后,陈临海注意到孙子聪立刻带着几个人,围住了学员管理处的刘斌副主任,似乎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还不时地看向他这边。陈临海心中冷笑,知道秦奔雷的预警正在变成现实。

他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先和秦奔雷简单沟通了一下,决定不急于表态,先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尤其是那些来自不同地区、有不同需求的同学的想法,力求拿出一个更能代表集体意愿、更具学习价值的调研方案。他深知,在这种时候,公心比私计更能赢得支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