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名单出炉藏机锋 临海领命赴北阳(1 / 2)
第225章:名单出炉藏机锋临海领命赴北阳
省委党校青干班的氛围,随着省外调研日期的临近,变得愈发微妙而紧张。这
次调研不仅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更是学员们展示能力、拓展人脉、甚至在组织面前留下深刻印象的关键舞台。调研方向的选择、小组的构成、乃至目的地的不同,都蕴含着无形的机遇与考验。
班委会议室里,关于调研方案的讨论正在进行。班长秦奔雷主持大局,学习委员陈临海、文体委员孙子聪以及其他几位班委围坐桌前。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党校领导的初步意见,本次省外调研初步拟定了两个方向。”秦奔雷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一是‘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拟前往东南沿海的深厦市;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老工业基地振兴’,拟前往北方工业重镇北阳市。大家谈谈看法,重点是分组方案。”
他的话音刚落,孙子聪便率先开口,脸上带着惯有的、略显张扬的笑容:“秦班长,各位委员,我认为这次调研意义重大,分组必须科学合理,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特点和调研方向的需求。深厦市代表前沿和未来,调研难度大,要求高,我认为应该选派思路活跃、视野开阔、对新技术敏感的同学参加。我毛遂自荐,愿意带队去深厦,啃下这块硬骨头!”他话语铿锵,仿佛去深厦是天经地义之事。
陈临海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表态。他敏锐地察觉到,孙子聪这番话看似合理,实则是在提前圈定势力范围,将“好”的方向和“重要”的成员绑定在一起。
果然,紧接着,与孙子聪交好、同时也是学员管理处刘斌副主任外甥的某省厅处长立刻附和:“孙委员说得对!深厦调研确实需要精兵强将。我建议,由孙委员牵头,再从我们班里挑选一批有相关背景、或者来自发达地区的同学组成核心团队,这样才能拿出有分量的成果。”
另有几位班委也纷纷点头,话语间隐隐将深厦组定位成了“主力”和“王牌”。
秦奔雷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看向陈临海:“临海委员,你的意见呢?”
陈临海放下手中的笔,平静地说道:“两个方向都很有价值。深厦代表的是‘引领’,北阳代表的则是‘攻坚’。从学习的全面性来看,两者不可偏废。至于分组,我认为应该兼顾自愿与统筹,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地区、不同经历的同志,这样才能碰撞出更多火花,避免思维固化。我个人服从组织安排,去哪里都可以。”
他这话不卑不亢,既点明了北阳调研同样重要甚至更具挑战性,也表明了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态度。
秦奔雷赞许地点点头:“临海委员说得有道理。两个方向同等重要……”
然而,会议最终的走向却并未完全按照秦奔雷的意愿。在随后与党校教务部、学员管理处联合确定的最终名单中,明显看到了幕后运作的痕迹。
最终分组名单公布:
深厦调研组(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组长孙子聪,组员囊括了多位来自省直经济部门、省会城市核心区以及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学员,可谓阵容豪华,星光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