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名单出炉藏机锋 临海领命赴北阳(2 / 2)
北阳调研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老工业基地振兴):组长由一位性格相对温和、来自省政协机关的学员担任,陈临海作为副组长兼实际报告执笔人。组员多为来自普通地市、或任职于非核心部门的学员,整体声势远不如深厦组。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分明是将陈临海“发配”到了一个看似次要、实则棘手的方向。北阳是老工业基地,积弊深重,矛盾复杂,想在那里做出亮眼的调研成果,难度极大。而深厦则容易出彩,便于结交高端人脉。
名单公布后,孙子聪志得意满,特意走到陈临海面前,假意安慰道:“临海同志,北阳的任务很艰巨啊,辛苦你了!不过以你的能力,相信一定能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等着看你的精彩报告!”话语中的揶揄之意,毫不掩饰。
陈临海只是淡淡一笑:“都是为了学习。孙组长在深厦也要多取真经。”
他心中并无多少波澜,反而升起一股斗志。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检验一个人的成色。
他回到宿舍,立刻开始搜集整理关于北阳市的所有资料,从历史沿革到产业结构,从政策文件到近期新闻报道,他要在这看似不利的棋局中,找到破局的关键。
秦奔雷私下找到陈临海,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临海,这次分组,我尽力了,但刘斌那边坚持,教务部也……你知道的。”
“秦班长,我明白。您不必介怀。”陈临海坦然道,“北阳的问题更具普遍性,深入研究,或许对我们省很多地方都有借鉴意义。这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
看着陈临海沉稳而自信的眼神,秦奔雷心中感慨,此子心性,确实非同一般。
火车伴随着有节奏的哐当声,将陈临海所在的北阳调研组带离了省城的繁华与喧嚣。越往北,窗外的景色愈发显得苍凉。
初冬的北方大地,草木凋零,裸露的黄土和远处连绵的灰色山峦,构成了一幅沉郁的画卷。当列车缓缓停靠在北阳市站台时,一股混合着煤烟味和湿冷空气的气息涌入车厢,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这座老工业城市沉重的呼吸。
北阳市政府的接待可谓周到备至。欢迎晚宴规格不低,市里主要领导悉数到场,言辞恳切,姿态放得很低。
次日安排的汇报会上,厚厚的材料,精心制作的PPT,以及汇报人那熟练却又难掩疲惫的陈述,都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息:这座城市背负着光荣的过去,更面临着严峻的现实——传统产业萎缩,新兴动能不足,财政窟窿巨大,人口持续外流,社会矛盾积聚。
本书到目前为止已经51万字了,感谢所有书友的大力支持才有朱氏春秋写作的动力,感谢一路追更催更的好朋友,更感谢不负灼华,琅琊风云榜的不断打赏,谢谢。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不断发表书评。段评,章评,还没有给五星好评的书友,非常期待你的五星书评,谢谢!
大家如果对本书下一步走向有什么好的想法建议,请在评论区留言,我会认真考虑您的建议,说不上接下来情节就是您构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