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逆天改命祁同伟,无限进步! > 第165章 简直超乎想象

第165章 简直超乎想象(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现在的外销生意难做得很。

九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你就明白中间赚了多少——全是别人吃肉,我们喝汤,还得靠压工人的工时和工资换来这点微薄收入。

可祁同伟不一样。

高育良早就清楚,当初第一次跟北方联合工农业国做生意时,别人想着降价抢市场,他反倒涨价百分之十五。

反正东西紧俏,买方没得选。

结果两边都觉得值,皆大欢喜。

高育良早就看出祁同伟的脾性:对外人,尤其是对手,下手从不留情;可对自家人,却是难得的宽厚与体贴。

与丰收集团签下供销合同的农户,不仅会有技术员常驻村里手把手指导,还能在春耕前就收到一笔预付款,足足占到订单总额的三成。

三成听起来不算多,可这笔钱,抵得上过去一户人家两年的收入!

这意味着,哪怕当年天公不作美,庄稼收成差些,农民也已经稳稳落袋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样的买卖,换谁来做都觉得踏实。

要是换个老板办厂子,敢这么早就掏出大比现款给农户吗?

祁同伟从来都是把好处先让给种地的人。

他曾对身边人讲:“农民手里没实惠,还谈什么现代农业?那不过是纸上画饼。”

这份担当,旁人真比不了。

高育良身为吕州知府,看得更透。

他清楚地知道,每一份由祁同伟签下的协议,利润的大头最终都流向了田间地头的百姓手中。

当然,祁同伟自己不会亏本,只是比起别的企业恨不得一分利掰成两半花的做法,他拿得克制、分得大方。

表面上看他让出了利益,实则因为合作的农户越来越多——据高育良所知,吕州凡是能通上路的村子,几乎全都纳入了丰收集团的体系。

这种规模,换成别家企业,光是前期垫付的预付款就能压垮资金链。

但落在祁同伟身上,却像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

高育良站得高,看得远。

他对易学习说道:

“你们那个农业示范区,确实起了好作用。”

“尤其是丰收集团,影响更为深远。”

“它就像一把秤,重新量了量这社会的财富该怎么分。”

“把资源从城里往乡下引,让最辛苦的种地人先拿到好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进步。”

易学习心头一震。

高育良有些意外:“你不会到现在还没意识到这点吧?”

易学习诚恳摇头:“我只觉得这企业靠谱,没想到背后还有这层深意。”

高育良声音不由抬高了几分:“当然有深意!”

“同伟不是常说么,就算是发达国家搞现代农业,也离不开工业反哺。”

“没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农业现代化就是空话。”

“工农业之间本来就有差距,除非你能把粮食产量翻几倍,否则农产品在市场上永远拼不过工业品。”

单看一亩地产多少粮,并不能说明根本问题;真正决定国计民生的,是全国总产量能不能跟上需求。

而这一点,工业天生占优。

易学习在丰收集团待过一阵,深知两者之间的鸿沟。

一种产品只要连续生产三个月,单位成本就能降下三成。

随着工艺成熟、效率提升、产能扩大,价格还会继续往下走。

换句话说,越做越便宜。

这种滚雪球式的优势,是农作物无论如何都追不上的。

“同伟的做法,就像是装了个调节阀。”高育良缓缓道,“他把原本流向城市的财富,重新导向了农村。”

“让工农之间的差距不至于越拉越大。”

“你说,这是不是一件大事?”

易学习倒吸一口凉气:

“竟然是这样?”

高育良说得兴起,难得取出珍藏的好茶。

易学习跟赵瑞龙打交道多年,眼力见儿不缺,立刻起身泡茶伺候。

高育良很是受用。

“学习啊,你在丰收集团待得久,应该对一件事特别敏感才对。”

易学习略一思索:“您说的是……数据?”

高育良笑了:“没错,就是数据!”

“别小看这东西,它是检验实效的尺子。”

“咱们吕州是农业大市,可官方掌握的农情数据残缺不全。”

“我这个知府想查个详细数字,都得费九牛二虎之力。”

“可偏偏有一个地方,清清楚楚掌握着所有数据。”

“你知道是哪儿吗?”

易学习瞪大眼睛:“难道是……丰收集团?”

高育良一拍桌子:“正是!”

易学习一时愣住:“这怎么可能?”

转念一想,却又明白过来:“不,这还真有可能。”

高育良神情复杂:“是啊,我们官府做不到的事,他们轻轻松松就做到了。”

“他们手里的数据,比我们档案室里的还要全面、精准。”

比如吕州有多少农户,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农民实际能赚多少钱,各种作物在各地的种植分布情况如何……

这些信息,在丰收集团都能查到。

我们这些做决策的人,凡事得先摸清底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