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2 / 2)
二人之间或许早有积怨。
事态发展到这般地步,实在出人意料。
黄蓉深吸一口气,退后半步。
环顾四周,众人皆惊愕失色。
她忽然抬手,指向宋青书:方才你全程在场,现在该你说明情况。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宋青书尚未反应过来,便被当众点名,顿时慌了神。
他连连后退,辩解道:我什么都没看见!休要血口喷人!
再说这事与我何干?我确实一无所知。
向来糊涂的李白此刻却格外清醒。
他一把揪住宋青书,拽到人前:慌什么?又不会吃了你。
现在只需要你如实说出**,或者描述你所见的一切。不必顾虑,有任何后果我来承担。
反正自己应付不来,背后还有师父撑腰。
既然没什么可畏惧的,为何眼前这人如此怯懦?简直不配站在这里。
黄蓉冷眼旁观着这一切。
她心知肚明,这些人恐怕连自身都难保。
他们此刻的举动,必然有其缘由,显然是被背后的宵小之徒蛊惑**。
若不揪出幕后主谋,
待他踏入九洲道场,只会将局势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这不仅仅是教唆他人作恶那么简单——
恐怕此人还藏着更深的阴谋。
不必多言,你看到什么就直说。
孙权也被惊出一身冷汗。
他根本没用多大力气,谁知对方竟如此不堪一击。
短短几招便轰然倒地,
甚至让他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此刻自己身上凭空多出几道伤痕,在旁人眼里,倒像是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
这般局面,真是百口莫辩。
黄蓉环视四周,
场中死寂无声。
你目睹了全过程?
她第一个质问宋青书。
后者正浑身发抖,眼神涣散。
迟疑半晌后,他的目光从三叔脸上移开,
终于长叹一声,嗫嚅道:说这些有何用?我确实看见他们交手,然后慕容公子就倒下了。
谁料竟闹出人命,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任谁都难以置信。
世事难料,那些千里迢迢赶来的侠义之士,个个心怀浩然正气。
且不提慕容世家必将复仇,单是这些侠义之士就绝不会袖手旁观。
届时双方混战成一团。
孙权与江东豪杰更是结为异姓兄弟。
两股势力若合二为一,其威势不容小觑。
即便是对师尊忠心耿耿的追随者,届时也难免另作他想。
眼下行事太过招摇,如此明目张胆地大开杀戒。
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长此以往绝非良策。
若非志不同道不合,双方必是不死不休。
可惜这场厮杀来得太过突然。
此事必须严加防范。
黄蓉早已洞悉对方来意。
分明是要挑拨离间。
她当机立断,制止众人贸然行动。
黄姑娘此举何意?为何无故牵连无辜?
在场众人有目共睹,并非仅他一人所见。
既已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
嘈杂声中。
此情此景,令人恍然有所悟。
黄蓉终于按捺不住,蓦然转身。
岳不群,收起你那副伪善嘴脸。
方才败于我手,此刻竟敢在此搬弄是非,也不掂量自己可有资格踏入九洲道场。
若非师尊开恩,这等卑鄙小人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如今却自视甚高,将旁人当作痴愚之辈,肆意揣度谋划,实乃愚不可及。
够了,收起你那可笑的傲慢,好好认清自己的位置。如今这般德不配位,还敢在此指手画脚?记住这里不是你们五岳派的地盘,而是九洲道场。该醒醒了,看清楚自己究竟站在什么地方!
一声冷哼在空气中回荡。
李白虽未完全明白眼前状况,但对这个背信弃义之徒实在生不出半分好感。江湖中人本该快意恩仇,行事光明磊落。如今竟出了这等卑劣小人,着实令人不齿。
那些曾在书里读过的诡谲伎俩,没想到真发生在眼前时,竟比戏文还要荒唐。
岳不群素来自视甚高,此刻被当众斥责,眼中怒火翻涌却不敢发作。他心知不是众人对手,若再纠缠下去,五岳派颜面怕是要扫地。
孙权将视线从曹操脸上移开,转向一旁的吕布。眼下这般情形,纵有千般理由也难以辩白,当真如泥菩萨过江。他今日犯下杀戒,旁人只当看场热闹,可若传到师尊耳中......
我本无意取他性命,是这小子太过孱弱。
不过轻轻一碰,竟就断了气。
李白突然上前夺过孙权手中兵刃,引得众人哗然。这般行径实在出人意料——竟敢直接从行凶者手中抢夺凶器?
握着那柄染血的长矛,李白陷入沉思。
那长矛表面光洁如新,竟无半点血迹残留。
这究竟是何缘由?倘若真以此物行凶,按理应当血迹斑斑才对。
可眼下它崭亮如初,实在令人费解。
李白凝视片刻,忽将长矛掷向黄蓉,扬声道:
诸位英雄中可有精通药理之人?若愿现身一辨,师尊定当另眼相待。
黄蓉暗自思忖:此刻若再生枝节,恐难收场。但贸然惊动师尊,反易授人以柄。
四下寂然无人应答。孙权见状,喉头滚动着抱拳道:
孙某不慎酿成大祸,却无力自解。恳请九洲道场诸位仗义相助,此恩必当铭感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