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文心向远!全球文娱的未来蓝图(1 / 1)
江城国际会展中心的主会场,被一片流动的科技蓝与东方红交织的光影包裹。巨大的环形主舞台中央,悬浮着全息投影的地球模型,上面用发光线条连接着全球文娱产业的核心节点——从好莱坞的影视基地到宝莱坞的歌舞舞台,从江城的澈心总部到伦敦的戏剧中心,每一个节点都闪烁着微光,象征着全球文娱的紧密联结。今天,“全球文娱峰会”在此召开,1000家全球顶尖文娱公司、5000位跨领域创作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引领行业未来的盛会。
苏澈身着简约的深灰色西装,搭配印有竹纹的衬衫,站在舞台中央,身后的大屏幕上缓缓浮现出“回归内容本质,担当文化责任”的核心主题。“欢迎各位来到江城,来到这场‘为未来而来’的峰会。”他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沉稳而富有穿透力,“过去十年,全球文娱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技术迭代、资本涌入、市场扩张,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乱象——流量至上、内容浮躁、文化虚无。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核心命题:当热潮退去,文娱行业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台下的嘉宾席上,坐着全球文娱行业的领军人物——迪士尼cEo鲍勃·伊格尔、华纳兄弟cEo艾伦·沃克、宝莱坞制片人马尼什·夏尔马,还有来自全球的导演、编剧、演员、音乐人、技术开发者。他们的目光聚焦在苏澈身上,期待着这位改变全球文娱格局的东方领袖,给出答案。
峰会的核心环节,是《全球文娱未来发展报告》的发布。这份历时半年、联合全球200位行业专家、100家研究机构编制的报告,分为“内容创新”“文化责任”“科技融合”“生态共建”四大篇章,每一部分都结合了澈心文娱的实践案例与全球行业数据,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价值。
苏澈抬手示意,大屏幕上同步展示报告的核心内容。“第一,文娱要回归内容本质。”他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报告显示,过去五年,全球票房10的作品中,有8部以优质内容为核心,而非依赖流量明星或炫技特效。澈心文娱的《三国》《大明王朝》等Ip,之所以能跨越国界,正是因为我们坚守‘内容为王’——《大明王朝》耗时两年打磨剧本,30位明史专家参与考据,最终以8亿全球票房证明,优质内容永远有市场。”
他分享了一个细节:“《元曲故事》舞台剧的创作,我们没有为了迎合市场加入流行元素,而是保留了元曲的唱念做打、历史的真实内核,最终完成100场全球巡演,票房破10亿。这告诉我们,观众要的不是短暂的感官刺激,而是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的优质内容。”
“第二,文娱要承担文化责任。”苏澈的语气愈发坚定,“文娱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的载体、价值观的传递者。我们的每一部作品、每一个Ip,都应该传递真、善、美,推动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他以“文化Ip进校园”计划为例,“我们将《唐诗》《元曲》等Ip引入全球1000所高校,让青少年通过影视、动漫、VR体验,了解不同文明的魅力。目前,已有5000多名青少年通过我们的‘全球青少年文化交流营’,成为跨文化交流使者。”
报告中提到的“文化公益基金”案例,引发了全场共鸣。“澈心文娱坚持每年捐出50%的净利润做公益,用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教育、非遗技艺传承、全球文化交流。”苏澈补充道,“我们相信,文娱行业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商业财富,更在于承担社会责任。当一部作品能让更多人了解文化、尊重差异、热爱生活,它的价值就超越了票房和流量。”
“第三,科技是赋能,而非替代。”苏澈强调,“‘文娱+科技’的融合,不是用技术替代内容,而是用技术更好地呈现内容、传递文化。澈心文娱的‘历史VR’应用,不是简单的场景复刻,而是通过AI智能讲解、互动体验,让用户‘走进’历史,理解文化内涵;‘互动影视’引擎,让观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决策中理解历史的复杂性。”
他邀请技术总监赵凯通过视频连线,演示了最新的“文化AI创作助手”:“这个工具可以帮助创作者快速查询历史资料、验证文化细节、生成创意方案,但它不能替代创作者的思考与情感。科技的终极意义,是让创作者更专注于内容本身,让文化的传递更高效、更生动。”
“第四,构建‘开放、包容、共生’的全球文娱生态。”苏澈提出,“全球文娱的未来,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澈心文娱愿意开放核心技术、共享Ip开发经验、共建全球文化交流平台,与全球创作者一起,挖掘本土文化的魅力,推动跨文化融合创作。”
他宣布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成立‘全球文化创新基金’,投入1000亿,支持全球青年创作者的优质项目,尤其是本土文化Ip开发与跨文化融合创作;二、开放‘历史场景特效系统’‘互动影视引擎’等核心技术,免费提供给非盈利机构与青年创作者;三、发起‘全球文化Ip共创计划’,邀请不同国家的创作者,共同开发融合多元文化的文娱产品。”
报告发布后,会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鲍勃·伊格尔率先站起身,用力鼓掌:“苏澈先生的报告,为全球文娱行业指明了方向。迪士尼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质内容,但在文化责任与生态共建方面,澈心文娱的实践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我们愿意加入‘全球文化Ip共创计划’,与澈心文娱一起,推动跨文化交流。”
艾伦·沃克补充道:“报告中‘科技是赋能,而非替代’的观点,让我深受触动。华纳兄弟计划与澈心文娱合作,将‘文化AI创作助手’引入我们的创作流程,同时参与‘全球文化创新基金’,支持更多青年创作者。”
来自非洲的年轻导演卡洛斯,激动地举手提问:“苏总,我来自一个小国家,本土文化Ip的开发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多重困难,您的计划能真正帮助到我们吗?”
苏澈笑着回应:“当然。‘全球文化创新基金’将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的创作者,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会开放技术培训、市场渠道对接等服务。我们已经与全球50家发行公司达成合作,只要你的作品足够优质,就能通过我们的平台走向世界。”他举例道,“肯尼亚的一位创作者,通过我们的公益项目开发了本土传统故事动画,现在已经在全球10个国家播出,获得了广泛好评。”
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苏澈与全球文娱领袖、创作者代表围绕“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文化责任”“跨文化创作的难点与突破”“科技对文娱行业的影响”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宝莱坞的马尼什·夏尔马分享了与澈心文娱合作《三国·婆罗多》音乐剧的经验:“跨文化创作的关键,是找到不同文明的共通价值观。我们将三国的‘忠义’与印度史诗的‘英雄主义’结合,保留核心文化内核,适配本土表达,最终获得了印度观众的喜爱。”
一位来自欧洲的编剧提问:“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避免文化同质化,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
苏澈回应:“文化同质化的根源,是对本土文化的不自信。真正的跨文化创作,不是用一种文化替代另一种文化,而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寻找共鸣。比如澈心文娱的《红楼幻境》,我们保留了《红楼梦》的文学精髓与清代文化元素,同时邀请不同国家的创作者,从各自的文化视角进行解读与再创作,让作品既有东方韵味,又能引发全球观众的共鸣。”
峰会持续了整整一天,从主旨演讲到报告发布,从圆桌论坛到分组讨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理念的共鸣。傍晚时分,峰会在《茉莉花》的全球合唱中落下帷幕——来自不同国家的创作者,用各自的语言演唱这首东方经典,歌声交织在一起,象征着全球文娱的共生共荣。
峰会结束后,全球文娱行业引发强烈反响。《华尔街日报》评价:“苏澈的‘内容本质论’与‘文化责任论’,为陷入流量焦虑的全球文娱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全球文娱未来发展报告》不仅是一份行业指南,更是全球文娱的‘发展蓝图’。”
《人民日报》评论:“全球文娱峰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文娱行业从‘追随者’成为‘引领者’。苏澈提出的‘生态共建’理念,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全球视野与文化担当,为推动全球文化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动力。”
短短三天内,已有300家全球文娱公司提交了合作申请,其中包括与“全球文化Ip共创计划”的合作、“全球文化创新基金”的项目申报、核心技术的使用授权等。来自全球的青年创作者,纷纷通过峰会官网提交自己的作品与创意,希望能获得支持。
苏澈站在会展中心的露台上,望着江城的夜景,心中满是欣慰。他想起十年前创业时的初心,想起那些为文化传承付出的日夜,想起如今全球文娱行业对东方理念的认同。“峰会的结束,是全球文娱新征程的开始。”他轻声说道。
张岚走过来,递上一份合作意向汇总:“苏总,已有150家公司确认加入‘全球文化Ip共创计划’,‘全球文化创新基金’收到了2000多个项目申报,核心技术授权申请突破1000份。还有很多国家的文化部门,希望与我们合作举办‘文化交流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