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霸总的蜜糖小娇妻 > 第317章 思念成疾

第317章 思念成疾(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宁宁远赴瑞士求学,如同雏鹰离巢,在顾家众人的心中留下了一片空落落的牵挂,尤其是对顾弘轩和叶晚晴而言。然而,生活依旧要继续,顾氏集团的转型发展,“盘古”基地内“燧人氏”项目的持续推进,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心神,那份思念被小心翼翼地藏在忙碌之下,只在夜深人静时悄然浮现。

相比之下,另一种更为深沉、更为隐秘的思念,却在苏瑶的心中,随着时光的流逝,非但没有淡化,反而如同陈年的酒,愈发醇厚,也愈发灼人。

那是对于一个几乎从未谋面,却与她血脉相连的孩子的思念。

在与顾承翊相识、相知、共同经历生死之前,在那段被G.h.阴影笼罩的艰难岁月里,为了保护这个意外降临的生命不受到任何潜在的威胁,苏瑶做出了一个痛苦而坚决的决定。在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孩子刚一出生,便被送往一个绝对安全、身份完全保密的家庭抚养,甚至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追查的线索。这是当时情况下,一个母亲所能做出的、最无奈也最伟大的保护。

这件事,是苏瑶与顾承翊之间一个沉重的秘密,连叶晚晴和顾弘轩都知之甚少。他们只知道苏瑶曾因故身体受损,难以孕育,却不知早已有一个孩子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

如今,风雨渐息,大局已定。顾承翊肩负国家重任,苏瑶也作为核心团队成员,在基地内从事着重要的辅助研究工作。生活看似走上了安稳的轨道,但那份深埋在心底的母性,那份对亲生骨肉的思念与愧疚,却如同暗流,在平静的表象下汹涌澎湃。

她不知道孩子是男是女,不知道他(她)长什么模样,不知道他(她)过得好不好,甚至不知道此生是否还有重逢之日。这种无处寄托、无处安放的思念,几乎成了她内心深处无法愈合的伤口。

白天,她依然是那个冷静、专业、协助顾承翊处理大量数据和协调工作的苏瑶。但每当夜深人静,独自回到宿舍,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那份蚀骨的思念便会如潮水般将她淹没。她常常会想,孩子现在多大了?应该会跑会跳,会叫爸爸妈妈了吧?他(她)会不会在某个夜晚,也望着同一轮月亮?

这种无处排遣的情绪,最终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艺术。

苏瑶在学生时代,便有着极佳的绘画功底,只是后来专注于科研,才渐渐生疏。如今,在思念的驱动下,她重新拾起了画笔。她没有画具体的肖像,因为她无从画起。她画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期盼,一种跨越时空的凝望。

她利用极其有限的个人休息时间,在小小的素描本上,用水彩和炭笔,创作了一系列画作。她将这个系列,命名为“望归”。

第一幅,《月光下的摇篮》:幽蓝的夜色下,一个空荡荡的摇篮在微风中轻轻摇晃,柔和的月光洒在上面,仿佛有看不见的小天使刚刚离开。

第二幅,《远山的呼唤》:层峦叠嶂的远山笼罩在朦胧的雾霭中,一个模糊的、女性的背影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远方,她的姿态充满了渴望与等待。

第三幅,《蒲公英的旅程》:漫天的蒲公英种子,乘着风,飞向未知的远方,每一颗种子上,似乎都承载着一丝微光,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传播。

第四幅,《归鸟的轨迹》:黄昏的天空,一群归鸟划过绚丽的晚霞,留下交织的飞行轨迹,指向家园的方向。

第五幅,《灯塔与扁舟》:在汹涌的海面上,一座孤独的灯塔散发着坚定温暖的光芒,指引着一叶小小的扁舟,穿越风浪,驶向安全的港湾。

这些画作,没有浓墨重彩,色调偏于清冷,却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复杂的情感。那是一种深沉的母爱,一种无言的愧疚,一种执着的等待,一种坚信重逢的希冀。每一笔,每一抹色彩,都浸透着她日复一日的思念。

苏瑶将这些画作小心地收藏起来,从未示人,包括顾承翊。这是她内心最私密的花园,是她与那个未知孩子之间,唯一的、无声的对话。绘画的过程,于她而言,是一种疗愈,也是一种寄托。将满腔的思念倾注于笔端,看着那些意象在纸上呈现,仿佛那份沉重的情感也找到了一个可以暂时安放的角落。

偶尔,顾承翊会在她宿舍的角落看到散落的画稿,他能感受到画中那挥之不去的哀伤与期盼,也隐约猜到了缘由。他心中同样刺痛,那是他们共同的孩子,共同的遗憾。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会在夜深时,轻轻握住苏瑶的手,给予她无声的支持和理解。他们都知道,在国家和使命面前,有些个人的牺牲,必须承受。

“望归”系列,在苏瑶的笔下不断丰富。思念成疾,却也在艺术中得到了升华与沉淀。这系列画作,如同她心中的一座灯塔,既照亮了那份无法言说的痛,也指引着对未来某一天“归来”的渺茫而坚定的希望。这份深沉的母爱,在寂静中燃烧,等待着或许永远也不会到来的,但那一天终将到来的团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