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活”的图纸(2 / 2)
他画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底层,是直接与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的单片机,它们只负责最简单的信号采集和指令执行,像我们身体的神经末梢。”
“中层,是几个区域控制器,它们负责一个局部单元的PID闭环控制,比如单独的温控单元、压力单元。它们是我们的‘脊髓’,负责本能反应。”
“顶层,才是这台386。它不参与具体的控制,它只做一件事——‘思考’!它接收中层控制器上传的简化数据,运行我们优化的神经网络算法,不断修正和下发最优的‘策略’给中层。它,是‘大脑’!”
这套超越了时代近二十年的“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架构,被陈浩用最直白的方式,清晰地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李国华教授看着白板上的架构图,整个人都呆住了。
他感觉自己几十年来建立的知识体系,正在被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用一种摧枯拉朽的方式,彻底颠覆和重构。
他终于明白,林旬为什么敢夸下海口。
因为林旬手下的这群人,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那张冰冷的图纸,“活”了过来。
王大锤在用他的“耳朵”和“手感”,赋予机械零件以“灵魂”。
孟山在用他的“火感”和经验,赋予窑炉以“生命”。
而陈浩,则在用他的天赋和才华,赋予整个系统以“智慧”。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执行任务了,这是一种“再创造”!
就在整个工地都在为了“奇美拉二代”而疯狂运转时,苏晚晴却接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
电话是她在香港的同事打来的。
“什么?你说巴斯夫的股价,在今天开盘后,突然毫无征兆地暴跌了15%?”
苏晚晴握着大哥大的手,猛地一紧。
“原因呢?”
“原因不明,但华尔街有传闻,说巴斯夫在他们最核心的特种材料领域,可能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幽灵’对手。”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不解,“这个‘幽灵’,似乎来自中国。”
苏晚晴的脑海里,瞬间浮现出林旬那张云淡风轻的脸,以及那份被他轻描淡写发出去的传真。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狂跳的心。
她知道,林旬投向莱茵河的那颗小石子,已经掀起了第一波海啸。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
她挂掉电话,立刻找到了正在巡视工地的林旬。
“巴斯夫有反应了。”她言简意赅地汇报了情况。
林旬听完,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比我预想的,要快一点。”
“我们现在该怎么做?”苏晚晴问。
“什么都不用做。”林旬的目光,望向那片灯火通明的加工棚,“让他们去猜,去怕,去自己吓自己,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把‘奇美拉二代’,以最快的速度,造出来。”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让赵叔准备一下,去一趟省城,帮我约个人。”
“约谁?”
“省卫生厅的领导。”林旬的嘴角,勾起一抹深邃的弧度,“是时候,让我们的‘龙筋’,找到它第一个,也是最无可挑剔的‘试金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