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破局之刃(1 / 2)
陆天明副省长釜底抽薪的意图如同阴云笼罩,省发改委内部的气氛愈发微妙。赵文斌似乎得到了某种授意或鼓励,在随后的一次关于某个具体产业扶持资金分配的处室联席会议上,公开对林峰主导制定的方案提出了尖锐质疑。
“林主任,这个分配方案,是否过多地向青州和北山区倾斜了?其他地市,尤其是一些传统工业基地,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也需要省里的资金支持啊。我们不能只顾着打造‘亮点’,忽视了‘面’上的平衡与发展嘛。”赵文斌扶了扶眼镜,语气看似恳切,实则字字诛心,将“亮点”与“面上”对立起来,意图引发其他地区干部的不满。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个来自其他地市发改委的参会代表眼神闪烁,显然被赵文斌的话触动了心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张力,只有空调冷气嘶嘶作响。
林峰坐在主位,面色沉静,心中却警铃大作。赵文斌这一手相当刁钻,直接试图从内部瓦解他推动产业走廊的共识基础。他若处理不好,很容易被扣上“搞小圈子”、“资源分配不公”的帽子。
“文斌同志的担心,不无道理。”林峰缓缓开口,声音沉稳,先肯定了对方发言的“合理性”,这是必要的姿态,“区域平衡发展,一直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他话锋随即一转,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洞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的道路不可能齐步走。当前阶段,集中优势资源,在基础最好、潜力最大的区域率先突破,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全省产业能级整体提升,这才是最符合我们省长远利益的战略选择。这并非忽视其他地区,恰恰相反,只有‘头雁’飞得更高、更稳,才能更好地引领整个‘雁群’前进。青州和北山区,就是我们现阶段选定的‘头雁’。”
他顿了顿,拿起手边刘佳提前准备好的数据材料,语气变得更加有力:“至于资金倾斜问题,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去年至今,投入到青州和北山区试点及相关产业链的资金,直接和间接拉动了超过百分之十五的全省工业投资增长,吸引了近百亿的社会资本跟进,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同期增量的近三成。这笔账,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发展质量上看,都是划算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我们省的整体实力提升,而不是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的内部竞争。”
他这番论述,既有战略高度,又有数据支撑,逻辑严密,一下子将赵文斌挑起的“地域矛盾”提升到了“全省战略”的层面,让那些原本有些心思浮动的代表陷入了沉思。
赵文斌张了张嘴,还想反驳,却发现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切入点,脸色变得有些难看。
林峰没有给他继续发难的机会,直接拍板:“这个分配方案,是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和多方论证的,符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导向。当然,执行过程中,我们会密切关注各地实际情况,动态优化调整。今天就先到这里,散会。”
强势终结讨论,是他在当前压力下不得不采取的策略,否则无休止的争论只会延误战机。
回到办公室,林峰感到一阵心力交瘁。这种无处不在的内耗,消耗着他大量的精力和心神。他解开衬衫最上面的扣子,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还残留着刚才会议上淡淡的茶水和文件油墨混合的气味。
加密手机适时震动,是周岚。
“听说赵文斌在会上发难了?”周岚的消息很灵通。
“嗯,跳得很欢。”林峰揉了揉眉心。
“陆省长那边,我父亲递了话,但效果有限。陆省长坚持认为当前应该‘稳’字当头,对你那种‘大干快上’的模式有所保留。”周岚的语气带着一丝无奈,“不过,他倒是松了个口子,说如果你们能在短期内,拿出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具有重大示范效应的合作项目,证明这条路子不仅前景好,而且风险可控,他可以考虑在资金上给予一定支持。”
无法拒绝的示范项目?林峰脑中飞快运转。这既是压力,也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