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亲民之举,深入民间探实情(1 / 2)
马蹄声在夜色中渐渐放缓。艾琳远远看见山坡上有几个人影在动,抬着一根粗木,正往沟壑上架。其中一人脚下一滑,木头一歪,其他人急忙去扶,没人说话,也没人呼救。
她勒住马,翻身下地,朝那群人走去。
“需要帮忙吗?”她说。
几个人愣了一下,没答话。一个年长些的男人看了她一眼,低声说:“这木头太沉,刚才摔了一跤。”
艾琳没多说,走过去扶住木头一端,和他们一起把木梁重新抬起。几人脚步稳了些,终于将木头搭在沟口。
“你们这是修什么?”她问。
“断渠。”男人喘着气,“主渠的水到不了坡上,我们自己挖条支流,想引上去。可土硬,工具又少,只能一点点来。”
艾琳点点头。“这根木是做渡槽?”
“是。”旁边一个年轻人接话,“水从这边过沟,再往下流。但木头不够结实,撑不了多久。”
她蹲下身,捡起一块碎石,在泥地上画了个简单的线路图。“如果在这边加个落差,水流会快些。你们有勘测的人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那个年长的男人被推了出来。“我叫丙,种了三十年地,这片坡我熟。”
艾琳看着他。脸上全是风霜,手指裂开,指甲缝里嵌着泥土。
“丙叔,你带我去看看最缺水的地。”
老农点头,领她往坡上走。其余人没跟,留在原地收拾工具。
走了约百步,到了一片干硬的土地前。地表裂开细纹,几株瘦弱的苗勉强立着。
“就这儿。”丙说,“五亩地,每年种得晚,收得也少。去年靠挑水,还能救一点。今年要是再旱,怕是一粒都拿不回来。”
艾琳伸手抓了把土,搓了搓。“土太干,存不住水。你们有没有想过打浅井?”
“试过。”丙摇头,“打了三回,不出水。有人说是地脉偏了,可谁知道。”
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袋,打开,倒出一些种子在手心。“这是官府发的春种?”
丙看了一眼,脸色变了变。“是……就是这个。”
“发芽率怎么样?”
老农低下头,声音压得很低:“一半没出苗。有些种下去,烂在土里。我们怀疑……是不是陈年旧种?”
艾琳没说话,把种子重新包好,放进怀中。
“如果真是旧种,我会查。责任不在你们。”
丙猛地抬头,眼里有光闪了一下,又迅速暗下去。“我们不敢多买外种……怕被查,被罚。”
“为什么不敢买?”
“上个月,东洼村有人从邻镇买了新种,结果差役上门,说私购种子违反新规,全没收了,还罚了工牌。”
艾琳记下了。
“你们合户买过吗?”
“三家凑钱买过一次。”丙说,“收成确实好些。可不敢多买,也不敢声张。”
她站起身,望向远处其他干地。“还有多少户和你们一样?”
“坡上四户,都靠挑水。底下两户靠着主渠,还好些。”
艾琳从袖中取出纸笔,快速写下:南岭角高地四户,灌溉未覆盖;种子发芽率低,疑为陈年旧种;民间私购种子受限,恐遭处罚。
她收起纸,对丙说:“三天内会有勘测队来,重新规划支流。种子问题,我会带回查验。若属实,不会再让你们用劣种。”
老农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只是用力点了点头。
她转身往村中走。书记兵迎上来。
“去下一个地方。”她说,“找工匠作坊。”
村东头一间低矮棚屋亮着灯。铁锤敲打声断断续续。门半开着,一个年轻人正在打磨犁铧。
艾琳走进去,书记兵跟在后面。
“这犁做得不错。”她说。
年轻人停下动作,抬头看她,眼神警惕。
“你是管工牌的官员?”
“不是。”她说,“我想知道,你们做农具,材料够吗?”
年轻人没立刻回答。角落里一个中年男子咳嗽了一声。
“材料按配额来。”年轻人终于开口,“北矿的铁,上月运来两次,中间断了十天。我们停工五天。”
“为什么断?”
“不知道。官道说运输有问题,没具体说。”
“你们自己有没有办法补?”
“找野炉熔旧铁。”他指了指墙角一堆废料,“可官检的时候,说成分不对,不算合格品,不能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