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亲民之举,深入民间探实情(2 / 2)
艾琳走过去,拿起一块废铁。“这些能用?”
“能用,但不合标准。百姓等着要犁,我们想多做,可没料。”
“如果材料稳定,你们能多做多少?”
年轻人犹豫了一下。“至少三成。现在一个月做三十副犁,如果不断料,能做到四十副以上。”
她记下:北矿铁料供应中断;工匠自熔旧铁被拒;产能受限,需求积压。
“你们有没有报过这个问题?”
“报过。”他说,“巡理使来登记过一次,说会转交。后来没消息。”
角落里的中年男子走过来。“大人,我们只是做工的。上面怎么定,我们就怎么做。”
艾琳看着他。“你是主管?”
“是。”
“你知道他们因为缺料停工?”
“知道。可我没权改配额。”
“那你有没有向上反映?”
主管不说话。
她转向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丁。”
“丁,你愿意继续做下去?”
“愿意。”他声音坚定,“我想做出能用的犁,让地里多长点东西。”
艾琳点头。“我会查材料供应的问题。谁断的,谁负责。你们只管做好手艺。”
她走出作坊,夜风吹在脸上。书记兵递上记录本,她翻了翻,补充了几行字。
回到村中一处临时歇脚的棚屋,她坐下,油灯点亮。桌上摊开纸张,她把今天记下的内容重新整理。
一条条列出来:
1.南岭角高地四户,灌溉未通,靠人力挑水;
2.官发种子发芽率低,疑为陈年旧种;
3.民间私购种子受限,恐被罚;
4.北矿铁料供应不稳定,导致农具生产中断;
5.工匠自熔旧铁被拒,产能受限;
6.基层上报问题无反馈。
她从怀中取出那包种子,放在灯下。颗粒干瘪,颜色不均。
门外传来脚步声。书记兵低声说:“丙叔送来了几张地势草图,说您可能用得上。”
“请他进来。”
老农站在门口,没进来。“我就放这儿。”他把一张粗糙的纸放在桌边,“画得不好,但哪块地高、哪块低,我都标了。”
“谢谢您。”艾琳说,“明天勘测队来,会参考这个。”
丙点点头,转身走了。
她拿起那张图,和自己画的对照。线条虽拙,但清晰。
灯芯跳了一下。她吹了吹,继续写。
突然想到什么,她翻开之前的记录,找到关于东洼村的部分。那里曾因缴税错误被抓人,后来发现是登记出错。
同样的问题——信息不通,执行混乱,百姓受害。
但她现在看到的,不只是制度问题。
是信任断裂。
农民不敢说种子有问题,怕惹祸;工匠不敢提材料短缺,怕丢工牌。
她提笔,在最后一页写下一句话:
治国不在殿高,而在每一粒种子能否落地生根。
油灯昏黄,她的影子投在墙上。窗外,村子安静下来。
她把种子包好,放在身边。工匠丁画的材料清单压在砚台下。
笔尖悬在纸上,她准备写下明日要追问的具体环节。
这时,远处传来一声狗叫。
她抬起头,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
一个人影出现在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