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买一赠一(2 / 2)
高凡从新成立的沧海研究院找来一群工程师,亲自指导他们对原来制冷剂厂的氢氟酸装置和F22装置进行升级改造。
工程师们虽然知道高凡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但对于他的技术水平是心存不屑的。原因无它,那就是高凡太年轻了,工程师中岁数最小的也比高凡要大出10岁,谁会相信他能提出什么高明的优化建议呢?
但交流的结果让这些工程师大跌眼镜,高凡说起工艺过程头头是道,哪个环节会出现哪些问题都了如指掌,而且屡屡能够提出一些意料之外,却又精妙绝伦的设计思想。
能够被沧海研究院看中的工程师,都是有几把刷子的,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也非常丰富。高凡只要稍微提个头,大家就能明白他的思路,而且能迅速地悟出其中的妙处。
几次讨论下来,所有的工程师都被折服了,大家这才开始相信研究院里那些关于高凡的传说,对于自己在研究院的前途又多了几分信心。
工艺设计很快就完成了,高凡联系了茂林化工机械厂帮助进行设备改造。新设计充分利用了原来的装置,做到了物尽其用。
试车的结果,让一干工程师再次震惊。他们发现,经过自己改造的装置,生产效率较从前提高了30%以上,原料消耗则下降了30%以上。这样的性能水平非但超过了国内同类装置的最好水平,甚至国外也没有企业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这套装置的技术,至少相当于国际90年代末的水平。
这是工程师们集体做出的判断。
对于这个判断,高凡只是微微一笑,没有提出异议。他心里清楚,工程师们的判断还是有些保守了,就那套F22合成装置的技术而言,国际上直到他穿越之前也还没有超越。
这其中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F22作为含氯的氟烃类产品,在2000年之后就逐渐被边缘化了,生产技术自然也就停滞不前了。
装置升级改造完成,高凡吩咐集团广撒英雄帖,邀请全国的氟烃类产品生产企业派人前来观礼,并且给予了报销往返车票以及提供免费食宿的条件。
在计划经济年代里,行业内的企业互相串门是比较常见的事情。哪家企业搞出了新技术,主管部门就会牵头开一个现场会,让同行都过来参观学习。
当然,说是学习,很多人是抱着旅游的心态去的,反正是包吃包住,不去白不去。
这些年,国家先是说搞商品经济,后来又说搞市场经济,强调政企分开,行业主管部门也就逐渐淡出了。没了行业主管,再想搞这种企业间的参观学习就很困难了。
加之一部分企业经营陷入困难,也拿不出闲钱去外地参观,这类活动就越来越少了。
现在突然冒出一家什么沧氟公司,声称包吃包住还管路费,只为了让大家去捧个场子,大家有什么理由不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