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 第155章 程大少安抚祖大寿 满将军半道遇伏兵

第155章 程大少安抚祖大寿 满将军半道遇伏兵(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把朝堂上的祖大寿吓得是魂不守舍,要不是因为是在朝堂,都想转身就跑。

直到天近傍晚,大朝会才结束,袁崇焕,祖大寿,何可刚,曹文诏四人上朝,回来时就剩下三人。

朝堂上的事情,确实把这三人吓得不轻,都有些魂不守舍的,出了广渠门,全都蔫头耷脑的往营地方向走。

正失魂落魄间,猛听得有人叫了一声:“几位将军下午好,这是才下早朝?”

祖大寿猛抬头,见是一小孩骑匹高头大马,正站立在路边,那小脸带着微笑,不远处还有几十号人远远的立着。

祖大寿强打起精神朝小孩拱拱手:“小公子这是要到哪里去?”

小孩嘿嘿一笑:“这天寒地冻的,本公子想吃个火锅,又觉得一个人吃火锅没意思,就想找几个人一起吃吃火锅,唱唱歌。

于是便想着几位大人今日去上早朝,应该会回来得很晚,铁定没地方吃饭。

特意在此等候几位,不知道几位可愿赏光,移尊降贵到我那小庄子里去坐坐。”

祖大寿觉得这小屁孩平白无故跑来等自己这群人,怕是没那么简单。

回头朝何,曹二人询问:“小公子盛情邀约,要不咱们去坐坐,两位以为如何?”

何曹二人早听说这小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掐会算是个很神秘的角色,这大冷天的特意在城外等候,怕是有什么事情。

两人对视一眼,曹文诏笑言:“反正现在天色将晚,正好肚子也饿,有人请吃饭,没有不去的道理。”

何可刚笑笑:“曹将军言之有理。”

见两人同意,祖大寿笑道:“承蒙小公子邀请,恭敬不如从命。”

大少哈哈一乐:“谢谢三位将军不嫌我那小庄子粗陋,三位请。”

祖大寿哈哈一笑:“小公子请。”

几人来到小庄子外,祖大寿几人是第一次近距离的靠近这个庄子。

只见庄子外面都是用红三角旗的绳索围起来的,只在中间留了几条斜着的通道入内。

大少对在入口处站岗的卫兵喊:“几位哥哥,请过来帮将军们牵马引路。”

卫兵们马上跑过来了六七人。连带着三人的亲卫骑的马匹一起,一人牵着一匹马沿着通道往里走。

祖大寿奇怪,问大少:“小公子,为何要人在营外牵马?”

大少笑笑:“主要是这庄子外面埋的全是地雷,如果走错了就会出人命。

所以才让他们过来牵着马走过去,也是为了防止意外发生,三位将军,莫要见怪。”

何可刚秒懂:“原来这周边都埋的有地雷呀,难怪那些建奴死伤两千多人也冲不进去。”

(地雷这个东西,大明早就有了,只是因为没有解决启爆的问题,还需要人用明火点燃,并没有什么实用性,所以战场上很少见。

作者一直都很疑惑一个事情,明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触发式的水雷,也就是靠撞击引爆的水雷。

其外部构造已经和近代的水雷有七八分的相似,其爆炸原理也非常相近,按说那个时候应该就搞出了启爆药,不然那水雷也不可能会用撞击引爆的方法。

这种靠撞击引爆的方式明明比较先进,也不知道是为什么,那些火器专家并没把这个引爆功能运用到地雷上去,有些让人想不明白。)

庄子里,祖大寿见到了已经快要把伤养好的侯世禄,双方寒暄几句便来到大厅里坐下,火锅早就已经准备好。

上了碗筷,大少招呼几人坐下,吃饭的时候,才问起早朝上的事情。

祖大寿叹息一声:“唉,一言难尽啊,大都督,钱大人被下了狱。满桂现今是京师兵马总理,统一指挥勤王兵马,辽东罪将马世龙无罪释放,官复原职,继续带兵。”

“除了这些,可说过其他的什么事情?比如关于本公子的。”

“没有,早朝一开始那些御史言官们便对着大都督不停的弹劾,今日整整一天,都在吵来吵去。最后陛下下令把大都督,钱大人下了狱才算完,别的什么事也没说。”

“吵了一整天的架,就只是这么一件事?”

大少心安了些,看来自己说的那些话没传出去。

要不然搞死自己的事就会是文官们的头等大事,袁崇焕的事反而不算什么大事了。

“对呀,整整一天就说了这么一件事。”看看大少没什么震惊到的反应,祖大寿问:“小公子,大都督被下了狱,你不觉得震惊吗?”

程风笑笑:“这有什么好震惊的,打从他斩杀毛文龙那天开始,就注定了这个结果,这是天意,躲不掉的。

中途本来可以改变的,本公子也不是没提醒过他,可他不听啊,始终坚持自己的判断,一意孤行,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祖大寿看着程风,眼睛里都闪着精光:“江湖传说果然非虚,公子你不是一般人。今日之事发生的实在太突然,谁都没有想到。

原本说好的是在朝堂上讨论前些日子大战,论功行赏的事,

谁能想到,论功行赏的事情根本就没谈,那些御史言官突然就对大都督群起而攻之,本将看得出来,陛下也很惊讶。

就连陛下都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公子你却早就料到。”

程风笑笑:“虽说干坏事的时候,都是大家一起干的,可现在不是出了纰漏嘛,这锅马上就要盖不住了。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总要有人出来顶缸不是,这么大的事情,也不可能说是武将干的,武将可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要不把大都督推出来,总不能让韩爌老爷子出来吧?就算是有这想法,这道理也不成立啊。

大都督辽东上任时,人家韩老爷子还在家里养老,等韩老爷子上任首辅的时候,东江镇都已经被大都督饿了半年的饭了,这也按不到人家头上去啊。”

祖大寿眼睛瞪得老大:“什么意思?公子你……”

程风笑笑:“老将军不用这一副见了鬼的表情,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大明的朝堂只有朝内的挡风墙,都没有修向外挡风的墙。

很多事情大家都做得明目张胆的,除了不想让上面那位知道,大家并不怕天下人知道。

这都是路人皆知的事,不需要用心去琢磨就看得出来,也就能哄骗一下那位了。”

祖大寿叹气:“可现在怎么办?我等将官会不会受连累,也下狱杀头?老夫心里慌啊。”

程风笑笑:“老将军心慌什么?本就不关你们的事。退一万步说,老将军你想落荒而逃,你又能逃到哪里去?

你会跑去投靠女真人吗?”

祖大寿心里一紧,果然,这小屁孩就没有平白无故要找人陪吃饭的道理,他这是看出了老夫要跑,过来稳定军心来了。

投靠女真人,祖大寿想想,还是摇头:“这不可能,我祖家被女真人杀的人口太多,那可是私仇,老夫不可能去投降女真人的。”

“那老将军可敢跑回山海关去自立为王?”

“这就更不可能了,俺祖大寿还是有这自知之明的。”

大少笑了:“你看嘛,女真人你不愿意投奔,又不敢自立为王,那你能跑到哪里去?

跑回山海关去,然后再被圣旨叫回来吗?那得多丢人,还引得朝廷疑神疑鬼。”

“说的是这个理,可老夫就是慌得很。”

程风笑问:“祖将军,把东江镇和蓟州边军的粮食倒卖给蒙古人,是你决定的吗?”

祖大寿腾的一下站了起来:“这事你也知道?”

程风点头:“这事不但我知道,两京朝堂上下都知道,毕竟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这腊月的天气,寒风吹得跟小刀子一样的刮脸,这样的气温,还是把祖大寿吓得是汗流浃背,忙摆摆手:“这可跟俺们这些带兵的没关系,我们自己的军粮都讨要不足,那有多余的粮食资敌。”

“好吧,这把军粮倒卖给蒙古人的事跟你们都没关系,那私下议和可是你们武将决定的?”

“不是,俺们武官只有听命令的份,就算是商议作战方案,也是由文官一言而决,我们这些武将都没资格参加。”

“那双岛诱杀毛文龙,可是你们参与的?”

“这更不可能了,当时本官在山海关,曹文诏在锦州,何可刚在宁远。这事情还是毛文龙死后才传到辽东,当时俺们也是大吃一惊。”

“那毛文龙死后,把蓟州防线的守军调来调去,搞得整个蓟州防线乱糟糟的,是你们干的吗?”

“这肯定不是啊,俺们哪有调兵权。”

“那广渠门外两军对峙,下令避战不出的可是你们?”

“这当然也不是,两军阵前,我们全听大都督的,大都督让打,我们就打,大都督让守,我们就守。”

“就是嘛,本公子说的这些事情,都与你们无关。又不是做贼心虚,那你们还怕个毛呀?安安心心的就在这里守着京城。

等下次大战的时候,别像广渠门那样划水就行了,本公子敢向你们保证,大都督的事,不会牵连到你们。”

“可万一呢?”

“没什么万一的,你们只管把心放到肚子里去,昨日我可在宫里呆了一整天,可没少听到皇上夸奖你们祖家。

放心吧,你们的功劳陛下是记得的,我们只管在这里安心的拱卫北京,下次再遇战事的时候,别在旁边划水,就不会有事的。

还有,下一次大战的时候,警告你的手下那些神箭手们,别对着自己的将领乱放箭,那会生儿子没屁眼的。”

祖大寿顿时是满头大汗。

就在大少安抚祖大寿,不让他因为害怕带兵逃跑的时候,北京城里,因为袁崇焕被下狱,他的亲卫自然也会被管控。

但是当锦衣卫清点袁崇焕亲卫人数时,发现人数不对,少了好几个人,通过审讯才得知那几个人他们并不认识。

几人都是前几日才加入亲卫队伍的,他们在袁崇焕刚进入皇城时就已经离开,一直没有归队。

边关主帅被抓,身边的警卫却少了几个人,锦衣卫这一下就不淡定了,马上调动所有能调动的人手,开始全城大搜捕。

数千人忙活了大半夜,那离开的几个人也只是抓获三人,其它的也不知道藏到什么鬼地方去了,锦衣卫把整个北京城都翻了个遍也没找到。

经过连夜的审讯抓获的三人,终于知道了这几个人的身份,辽地喇嘛教的红衣大喇嘛。

从袁崇焕四散在外的护卫里查出了几名红衣大喇嘛!这一下事情可就大条了。

要知道整个大明朝,就没有人信喇嘛教的,那可是蒙古人和女真人的专属宗教。

就算是在西藏地区,明末的时候,藏传佛教在西藏还属于小教种,信喇嘛教的藏民都非常的少,藏传佛教的流行,就是满清时,清政府为了愚弄西藏的民众强行推上去的愚民手段。

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藏传佛教去控制那数百万牧民,满清政府只需要控制住那几个活佛就可。

不过说实话,满清的这一招确实很有效,只用了短短的百年,整个西藏地区,就被宗教牢牢的控制,藏民们从此便丧失了自由思维的空间,沦为农奴。

满清不单在西藏推广藏传佛教,在汉人地区也在拼命的推广佛教,所以才会有了那句明修长城清修庙,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说法。

在清以前,佛教在中国并非主流,信佛教的人也不是特别的多,但是满清得了天下之后,全国各地到处修寺院,宣传信仰佛教的好处。

其目的也和在西藏推广藏传佛教一样,想利用佛教的轮回理论来愚弄民众。

只是汉人的数量实在是太多,其中有想法的人也特别的多,再加上汉人在信仰这个方面更崇尚实用性。

经过三百多年的推广,佛教的善恶轮回论虽然在汉族女人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但对汉族的男人来说,依然没有特别的影响。

(所谓的轮回论,就是印度种姓制度的变种,两种理论有同曲同工之妙。

印度的种姓制度告诉底层贱民的说法就是,因为你上辈子不做善事,不服管教,所以这辈子你才投胎成了贱民。

你只有乖乖的听话,心甘情愿的接受高种姓的盘剥,下辈子才能投胎成高种姓的人。

佛教的轮回论就是告诉你,因为你上辈子没做善事,所以这辈子你成了穷人。

你只要努力的挣钱去供奉菩萨,下辈子你就可以投胎到有钱人家。这个理论,坑了多少本来就穷困潦倒的百姓,哪怕是卖儿卖女,都得给寺院捐一点香火钱。

这个理论是不是一模一样,无非就是说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亲卫队伍里发现红衣大喇嘛,袁崇焕的性质马上变了。

原先最多也就是尸位素餐,刚愎自用,失职的罪,现在可就和卖国扯上了关系。

毕竟大朝会的时候,把红衣大喇嘛藏在护卫队伍里带进京城,其目的为何,已经说不清楚。

好在程风安抚住了祖大寿,当袁崇焕被抓捕下狱的消息传开,关宁军并没有像原历史那样撒丫子就跑。

但是袁崇焕被逮捕的消息,还是让一些人心生不安。当天深夜,袁崇焕的旗鼓官周文郁,携带督师剑印符节,逃往山海关。

十二月初五,小庄园外来了一支骑兵队,他们是侯世禄丢在怀来县的队伍。

侯世禄匆匆去入京,手下游击郑祖禹,千总王顺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是把散落怀来县各地的人手找齐。

收拢完人手,这才赶了过来寻找主将归队。到达京城之后,知道侯世禄在这里养伤,所以找上门来。

大少也不能把这一千六百多人往外面赶,又不可能把他们留在这个小小的营地里,这对自己的队伍来说,就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

大少不敢留他们驻扎小庄子,只得让他们在靠近自己营区的西南侧扎营,并找李帮华给他们搞来了粮饷物资。

这支流浪了快两个月的队伍,总算是暂时安顿了下来,从此过上了有吃有喝,还不用打仗的幸福生活。

除了每天早晨那烦人的哨子声和哗哗的跑步声,不知道疲倦的口号声,搅得他们没法睡懒觉之外,这小日子过得还是挺甜蜜的。

自打十一月二十日,建奴于广渠门对峙之后,大部分的勤王军都退回瓮城休整,城外就剩关宁一支大军驻守。

距离两里驻扎的建奴似乎也不想和关宁军打仗,双方就这样脸贴着脸的和平相处起来,北京城外的战场,竟然奇迹般的安静了大半个月。

但是,良乡,房山一带,被建奴抢劫一空的消息,如雪花一般的飞进了紫禁城。

这一下文武大臣不干了,良乡,房山可不同意京城周边。

京城东北的土地,大多数都是皇庄和勋贵们的田产,抢了多少烧了多少,文武大臣们不心疼,反正勋贵们手里除了钱也没权,再有意见,文武大臣都不鸟他们。

可良乡,房山不一样,那一带的良田,可都是京城大老爷们的私产,被建奴这么一抢,每一位大老爷的心都在滴血。

这一下,满朝文武的议事的主题,全都放在了建奴的身上,每天上朝,那些御史言官翻来覆去的喷,把那勤王的军将全喷个狗血淋头。

在满朝文官口诛笔伐之下,崇祯帝终于是按捺不住,于十二月十二日,下了圣旨,让满桂带兵马上带兵出城迎敌。

可你们既然要这些士兵帮你打仗,你们得出钱出粮让人家吃饱饭啊。

可怜的勤王军队住在瓮城里,依然是缺吃少穿,三天时间里两天喝稀粥,一顿吃干饭,已经在城里休整了快一个月,士兵们依然是面黄肌瘦,手脚无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