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雷击木(2 / 2)
槐灵一边与黑烟周旋,一边答道:“二十年前我灵智初开,确知山中有一场惨剧。但其中细节我不甚清楚,只知那场山火并非天灾。这厉鬼怨气极重,若任其复仇,必伤及无辜!”
黑烟中传出老妪的狂笑:“槐精!你护着这些罪人,就不怕天谴吗?”
槐灵正色道:“冤冤相报何时了?你若再造杀孽,恐永世不得超生!不如放下仇恨,我助你往生轮回。”
“轮回?”老妪声音凄厉,“除非那些恶人血债血偿,否则我宁可永堕地狱,也要拉他们陪葬!”
说罢,黑烟猛然膨胀,冲破槐灵的屏障,向镇子方向扑去。槐灵急忙化作绿光追赶,临走前对明远喊道:“先生速调四灵,否则今晚必出人命!”
明远不敢怠慢,回到屋中,凝神静气,全力雕刻白虎。说来也怪,此刻他心无杂念,手下如有神助,刀走龙蛇,不一会儿白虎雕像已然成型。
刚完成最后一刀,镇西突然传来凄厉惨叫。明远心中一紧,抓起四灵木雕就向外跑。
来到镇西,只见赵家院落围了不少人,个个面色惊恐。明远挤进人群,见赵家老爷瘫坐在地,面色惨白,指着房顶哆哆嗦嗦说不出话。
明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房顶上一道黑影若隐若现,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
“恶有恶报...时候到了...”黑影嘶哑着声音,“赵老四,你可还记得二十年前黑风山上的猎户夫妇?”
赵老爷浑身发抖,颤声道:“你...你是...”
“我就是被你玷污杀害的那个女人!”黑影厉声道,“你和你那三个同伙,一个都跑不了!”
明远闻言,心知老妪所言非虚。但见黑影杀气腾腾,恐伤及赵家无辜,急忙取出青龙木雕,高举过头。
“妖孽休得猖狂!”明远喝道。青龙木雕发出青芒,直射黑影。
黑影惨叫一声,显然受伤不轻。但它并未退缩,反而狂笑道:“书生!你护着这等人渣,算什么正义?!”
明远正色道:“冤有头债有主。赵老爷若真有罪,自有王法处置,岂容你私刑报仇?”
“王法?”黑影冷笑,“二十年前怎么不见王法?如今倒来与我讲王法?”
就在这时,槐灵赶到,绿光化作绳索捆向黑影。黑影奋力挣扎,竟将绿绳挣断。
“没用的,槐精!”黑影狂笑,“我吸食了太多怨气,已非你能制服!今夜我必取赵老四性命!”
眼看黑影就要扑向赵老爷,明远急中生智,将四灵木雕同时抛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空中形成四色光阵,将黑影困在其中。
黑影左冲右突,无法突破光阵,发出愤怒的咆哮。
槐灵见状,对明远道:“先生,四灵虽能困它一时,但难持久。需得化解其怨气,方是根本。”
明远点头,上前一步对黑影道:“前辈,若赵老爷真有害你之实,我必为你讨回公道。青石镇虽偏僻,但仍是王土,岂无法度?请你暂且息怒,给我三日时间查明真相。若三日后无法还你公道,我再不阻拦。”
黑影沉默片刻,冷笑道:“好!就给你三日时间。若三日后不见结果,莫怪我血洗青石镇!”
说罢,黑影化作黑烟消散。四灵光阵也随之消失,木雕坠落在地,光泽暗淡了许多。
明远拾起木雕,对惊魂未定的众人道:“大家都回去吧,今夜无事了。”
人群散去后,明远单独留下赵老爷,沉声问道:“赵老爷,方才那厉鬼所说,可是实情?”
赵老爷面色惨白,汗如雨下,半晌才颤声道:“陈先生...此事...此事说来话长...”
第四章往事如烟
明远将赵老爷扶回屋内,沏了杯热茶给他压惊。赵老爷双手颤抖,茶水洒了大半。
“赵老爷,事已至此,还请您实话实说。”明远正色道,“那厉鬼怨气极重,若不能化解,三日后必来寻仇。到时恐怕不止您一人遭殃,全镇都要受牵连。”
赵老爷长叹一声,老泪纵横:“造孽啊...都是年轻时造的孽...”
以下便是赵老爷断断续续讲述的往事:
二十年前,赵老爷还叫赵四,是镇上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他与钱家、孙家、李家三个公子哥儿整日游手好闲,惹是生非。
那年大旱,庄稼欠收,猎户们纷纷进黑风山打猎补贴家用。赵四等人听说山中来了只白狐,毛皮珍贵,便相约上山猎狐。
他们在山中转了大半天,不见白狐踪影,却误入了猎户张大的地盘。那张大是外来户,性格孤僻,很少与镇上来往,但枪法如神,每次下山都能带回不少猎物。
赵四等人见张大木屋外晾着几张上好毛皮,心生嫉妒,便诬陷张大偷了他们的猎物。双方争执起来,张大寡不敌众,被捆绑在树上。
这时张大的妻子从山中采药归来,见状急忙求情。赵四见张妻貌美,顿起邪念,伙同三人将其玷污。张大悲愤交加,破口大骂,誓要报官讨回公道。
赵四等人害怕事情败露,竟狠心放火烧山,企图毁尸灭迹。大火蔓延极快,张大夫妇未能逃脱,葬身火海。赵四等人仓皇逃回镇上,谎称雷电引起山火。
镇上人们虽有所怀疑,但碍于四家势力,不敢多言。久而久之,这件事就被淡忘了。
“这些年我夜不能寐,每每梦见张大夫妇索命。”赵老爷泣不成声,“我知道迟早会有报应...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晚...”
明远听罢,心中五味杂陈。他自幼受儒家教诲,深信“善恶有报”,但亲眼见到报应来临,又不禁心生怜悯。
“其他三人现在何处?”明远问道。
赵老爷抹泪道:“钱老爷五年前得急病死了;孙老爷三年前醉酒坠河身亡;李老爷去年家中失火,烧成了重伤,如今卧床不起。现在只剩我一人...那厉鬼定是逐个报仇...”
明远沉吟片刻,道:“既然知错,就当悔改。明日我陪您去衙门自首,还张大夫妇一个公道。或许这样才能化解厉鬼的怨气。”
赵老爷犹豫良久,最终点头同意。
翌日,明远陪赵老爷前往县衙。县令听闻二十年前的命案,大为震惊,立即派人调查。由于年代久远,证据难寻,但赵老爷主动认罪,加上明远作证,案件得以重审。
三日期限将至,明远与槐灵商议如何应对厉鬼。
“赵老爷已认罪伏法,但其他三人已死,恐怕难以平息厉鬼怨气。”明远忧心忡忡。
槐灵道:“厉鬼怨念深重,恐非法律能够化解。需得超度亡灵,使其往生。”
“如何超度?”
槐灵沉吟道:“需在厉鬼丧生之处做法事,请高僧诵经。但黑风山阴气太重,寻常僧人难以靠近。”
明远忽然想起一事:“我听说百里外的白云寺有位慧明禅师,德行高深,或可请他相助。”
槐灵摇头:“三日时间,往返百里恐来不及。”
正当二人犯难之际,窗外忽然传来佛号:“阿弥陀佛!贫僧不请自来,还望恕罪。”
明远开门一看,只见一位白眉老僧站在院中,手持禅杖,面带微笑。
“大师是...”明远惊讶地问。
老僧合十道:“贫僧慧明,昨夜打坐时忽见西方怨气冲天,知有厉鬼作祟,特来相助。”
明远又惊又喜,忙请禅师入内,将前因后果细说一遍。
慧明听罢,长叹一声:“冤冤相报,苦海无边。施主能化解此劫,功德无量。”
三人商议后,决定当夜前往黑风山,为张大夫妇超度。
夜幕降临,明远、槐灵与慧明禅师来到黑风山脚下。但见山中黑气弥漫,阴风惨惨,隐约可闻哭泣之声。
慧明禅师盘坐在地,敲响木鱼,诵起《往生咒》。槐灵则护在明远身旁,以防不测。
诵经声起,山中黑气翻腾更甚,忽然凝聚成黑衣老妪形态,厉声喝道:“秃驴!休要多管闲事!”
慧明禅师不为所动,继续诵经。老妪暴怒,化作黑风扑来,却被槐灵以绿光挡住。
“厉鬼,赵四已认罪伏法,你大仇得报,何必执着?”槐灵劝道。
老妪狂笑:“认罪?伏法?太晚了!我要他们血债血偿!”
明远上前一步,正色道:“前辈,赵老爷诚心悔过,已向官府自首。其他三人也已遭天谴。冤冤相报何时了?请您放下执念,往生极乐吧!”
老妪嘶声道:“书生!你懂什么?我所受之苦,岂是几句悔过就能抵消?”
慧明禅师忽然开口,声如洪钟:“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施主若再执着,恐永堕地狱,不得超生。何不放下仇恨,与夫团聚?”
提到丈夫,老妪似乎有所触动,黑影微微颤动。
明远趁机道:“前辈,您与丈夫情深意重,想必他不愿见您如此痛苦。若您愿意往生,我必为您夫妇立碑修坟,四时祭奠。”
老妪沉默良久,黑影渐渐消散,化作一个普通妇人的形象,面带悲戚:“你们...真能让我与夫君团聚?”
慧明禅师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以性命担保,必助施主往生极乐。”
妇人泪如雨下,跪地拜谢:“多谢大师...多谢诸位...”
慧明禅师继续诵经,妇人身影渐渐淡化,最终化作点点金光,消散于夜空之中。与此同时,山中黑气尽散,月光皎洁,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
超度既毕,明远与槐灵相视而笑,都松了一口气。
慧明禅师对明远道:“施主仁义之心,化解一场大劫,善莫大焉。只是...”禅师看向槐灵,欲言又止。
槐灵会意,轻声道:“大师但说无妨。”
慧明禅师叹道:“草木成精,本违天道。姑娘虽心存善念,但终究非人。长期滞留人间,恐对双方都不利。”
明远急忙道:“大师,槐灵姑娘多次救人,从未害人,为何不能留在人间?”
槐灵却淡然一笑:“大师所言极是。我本不该久留人间,待了却一桩心愿后,自当归去。”
慧明禅师点头称善,飘然而去。
回镇路上,明远闷闷不乐。槐灵知他心思,柔声道:“先生不必伤感,聚散本是常理。能遇见先生,是我的福分。”
明远叹道:“只是不舍...”
槐灵微笑不语,眼中却也有几分黯然。
回到镇上,明远依言为张大夫妇立碑修坟,四时祭奠。赵老爷被判流放千里,启程那日,他向明远深深一拜,感谢救命之恩。
青石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甚至比以往更加祥和。明远继续教书育人,槐灵偶尔现身,与他谈诗论画,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然而明远心中明白,分别的日子越来越近了。他日夜赶工,想要为槐灵雕一座塑像,留作纪念。
这夜,明月当空,明远终于完成了槐灵木雕。那雕像栩栩如生,连眉宇间的神态都一般无二。
槐灵见到木雕,又惊又喜:“先生手艺越发精湛了。”
明远道:“聊表心意,望姑娘莫要嫌弃。”
槐灵凝视木雕,忽然道:“先生可知我为何滞留人间不去?”
明远摇头。
槐灵轻声道:“只因三百年前,我曾受恩于一位书生。他日日在我树下读书,为我浇水除草。后来他上京赶考,说高中归来必来看我。谁知这一去不复返...我放心不下,灵识渐开,只为等他归来...”
明远心中一动:“那书生...”
槐灵微笑:“便是先生前世。如今见得先生安好,我心愿已了,是该离去的时候了。”
明远恍然大悟,难怪初见槐灵便觉熟悉,原来早有前缘。
槐灵身影渐渐淡化,柔声道:“先生保重,若有来世,但愿再相逢...”
明远急忙伸手,却只抓住一缕青烟。院中那根雷击木突然裂开,从中飞出一颗绿色明珠,落入明远手中。
明珠温润,泛着淡淡绿光,如同槐灵的笑容。
此后,明远终身未娶,专心教书育人。他将那颗绿珠随身携带,直至耄耋之年。
据说每逢月圆之夜,人们总能看到一位老者坐在老槐树遗址旁,对着一颗绿珠喃喃自语,仿佛在与故人交谈。
而那座槐灵木雕,被明远供奉在书房中,日夜相对。奇怪的是,那木雕历经数十年,不仅不见腐朽,反而越发润泽,仿佛有了生命。
青石镇的百姓都说,陈先生虽一生未娶,却并非孤独终老。因为有个绿衣女子,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只是常人看不见罢了。
这或许就是雷击木的奇迹,也是真情不灭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