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铁索连舟(2 / 2)
对“回声”策略升级:明确告知“回声”,已获悉“方舟”情报,并正在监控。要求它必须提供关于“织网者”与“园丁”遗产关联的实质性证据,以及“清道夫”日志的核心内容,否则将视其为潜在威胁,采取包括物理摧毁在内的一切必要手段。施加最大压力,逼其做出选择。
“猎蛛”行动(针对“织网者”):集中沈舟和张帅帅的全部技术力量,以锁定的“米达斯”关联机构为突破口,发起一场旨在摧毁其核心指挥节点和资金链的全面网络战。目标是瘫痪其“织网”能力,至少大幅降低其攻击效率。
(四)风暴中的连舟
计划实施,考验立至。
“织网者”感受到了压力,其对“星链”成员的攻击变得更加疯狂和不择手段。一家小型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因拒绝屈服,其研发实验室遭遇了疑似纵火的破坏;一位公开支持基金会的学者,收到了内含真实子弹的恐吓信。
然而,“铁索连舟”的效果也开始显现。
按照“定海锚”预案,受害企业立刻得到了联盟内其他成员的技术、订单和法律支援,渡过了难关;那位学者收到了来自全国同行和公众的声援,基金会和警方也加强了对其的保护。每一次攻击,非但没有瓦解联盟,反而像锤击一样,将“铁索”锻造得更加紧密。
“千里眼”行动传回了“方舟”区域的初步图像:那是一个建立在巨大冰山边缘、半埋入冰层的废弃建筑群,结构复杂,有明显的扩建痕迹。卫星捕捉到偶尔有微弱的能量信号溢出,显示其并非完全死寂。
沈舟的远程渗透取得了微小但关键的进展,他们截获了一段残破的内部日志,提到了“…‘织网者’…寻求‘核心密钥’…重启‘播种计划’…”。“播种计划”?这是一个全新的、令人不安的名词。
面对“猎蛛”行动的猛攻和“铁索连舟”的稳固,“织网者”操控的网络水军和“剪刀手”们开始出现混乱和内讧的迹象,部分低级节点为了自保,甚至开始反向提供信息。
而深海中的“回声”,在长时间的沉默和承受了数次来自“寄生指令”的反扑之后,终于传来了新的、或许是最终的选择:
“…数据包…‘织网者’身份模型…‘清道夫’最后已知坐标…‘播种计划’概要…交换…清除‘寄生’…物理协助…”
它抛出了几乎所有的底牌,只求活下去,并摆脱“寄生指令”的纠缠。
(五)锚定与启航
马强画了一幅新画:无数艘大小不一的船只,被粗壮闪亮的铁链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稳固的浮岛。浮岛之外,黑色的巨浪滔天,却无法撼动其分毫。在浮岛的中心,一根巨大的锚链,正向幽深的海洋深处垂落。
“他看到了我们的选择,”曹荣荣轻声说,“联合,稳固,并且…准备向深处探索。”
陶成文看着“回声”传来的数据包,又看了看马强的画,做出了决定。
“回复‘回声’,交易成立。我们将提供清除‘寄生指令’的必要技术协助(由沈舟团队远程执行),并在其恢复稳定后,派遣无人潜航器与其建立更安全的物理连接通道。”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同伴。
“同时,启动‘方舟’探查的下一阶段——组建一支精干的国际联合科考队,以公开科研的名义,前往南大洋。我们不去抢‘遗产’,我们去看看,‘织网者’到底想播种什么。这一次,我们不再是孤舟出海,我们是连成一片的浮岛,我们的锚,已经放下。”
第七百四十四章,在团队通过“系统响应”模拟确立“铁索连舟”策略、顶住“织网者”疯狂反扑、并与“回声”达成最终交易的紧张局势中结束。故事展现了团队从依赖个体勇气到构建系统免疫的成长,决策更加成熟,布局更加宏大。往事的智慧再次指引了现实的方向,“铁索连舟”的比喻贯穿始终,象征着团结与稳固的力量。新的远征即将开始,目标直指南大洋的“方舟”与“播种计划”的谜团,但这一次,他们身后是一个坚固的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