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让你做短视频,你科普黑暗森林 > 第189章 意识身份(一)

第189章 意识身份(一)(1 / 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李水旺下一期视频:

那么我们今天的主题是意识与身份。我们会概述关於这一主题的多种不同寻常的研究视角。我们將探討永生或极长寿命可能会如何对个人身份造成干扰,甚至还会探索一种略微奇特的、用於解决费米悖论的方法——该方法与身份相关,此前我们未曾涉及过。

不过,我们得先处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哲学家们尚未就“意识”或“身份”的定义达成普遍共识,这有点滑稽,因为事实上,每个人都清楚这两个概念指的是什么。我就是我,你就是你,我的猫普洛斯彼罗就是我的猫普洛斯彼罗——儘管我不確定它是否知道那是自己的名字,或许它只把这个名字当成了我想引起它注意时发出的某种声音而已,而且它有时还会故意不理我。当然,说到底,名字或许最初就是这样產生的:发出一种特定的声音,以引起某个特定人的注意。

我们都明白身份是什么,也都清楚意识是什么,但要是想给它们下一个恰当的定义,事情就会变得非常复杂。有时候我会想,试图用概念来描述身份,会不会就像试图用顏色或声音来描述气味一样有些事物,你无论如何描述,最终都免不了陷入循环定义的困境,所谓循环定义,就是定义本身具有循环性。

我们都知道,人会隨著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你的大部分细胞会逐渐被替换,而这些被替换的细胞本身也会不断吸收能量和物质,以替换受损的组成部分。你的身体里或许还残留著一些出生时就存在的原子,但很可能其中有很多原子曾在某个时刻离开过你的身体,之后又恰巧重新回到了你的体內。

儘管一个孩子长大后,无论是变成男人还是女人,都会与儿时的自己有很大不同,但我们依然清楚他们就是同一个人。我们就是知道这一点。或许我们的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但这其实无关紧要,因为这就像自由意志一样:即便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即便我们错误地认为它存在,这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因为如果人没有自由意志,那么这种错误的认知本身也是註定会发生的。

倘若你没有自由意志,那么你做出的决定不会比一块石头更多,你拥有的观点也不会比一块石头更多。要是身份並非超越“你此刻原子的確切位置”这种范畴的存在,那么就不存在一个“你”来持有各种观点了——因为那个思考出这些观点的“你”並非真正的你,而是另一个人;而且,当我开始说这句话时,听我说话的“你”,或者说开始说这句话的“那个我”,也都不是同一个主体。

这类思考显然是荒谬的。它们或许在事实上是正確的,但即便如此,依然毫无意义——因为如果这些思考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你根本没有在进行任何思考,毕竟不存在一个“你”来完成思考这件事。

假定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也假定你们所有人都是如此。我可以怀疑很多事物,但我无法怀疑自己的存在——因为如果我不存在,就不会有一个“我”来进行怀疑。这虽然不能证明我在思考或我存在,但它確实证明了怀疑自己的身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如果你不存在,你就根本没有能力去怀疑。

由此可见,既然我认为我存在,那么几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苦苦思索,却始终没有突破。这个问题占据了许多伟大哲学家的思绪,但直到如今,我们仍未找到確凿的答案。所以,今天我们也无法彻底解答这个问题。恰恰相反,我打算引入更多令人困惑的思考:看看科学以及科幻作品中的概念,是如何让这一系列主题变得更加复杂的。

要知道,这个系列之所以被称为“存在危机系列”是有原因的。如果在这一集结束时,你没有想找点阿司匹林来缓解头痛,那很可能意味著我没有做好我的工作。

我们都知道,人会隨著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无论是“软体”(指思维、记忆等)还是“硬体”(指身体器官、细胞等)方面。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增加”,你还会“失去”一些东西:细胞会死亡,原子会更替,记忆会遗忘。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如果这种变化是渐进式的,並且在变化过程中保持了连续性,那么身份就得以保留。比如,我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长成幼苗,然后又长成一棵大树。在整个过程中,儘管最初那颗种子的原子几乎已经不存在於大树中了,但它的身份依然得以延续。

可如果我把这棵树砍倒,用它做了一张桌子,再把剩下的部分劈成木柴,木柴燃烧后变成灰烬,灰烬又成了我园里的肥料,而我又吃了用这些肥料种出来的蔬菜——那么,很显然,这棵树的身份已经无法再延续下去了。我或许还能勉强说这张桌子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那棵树,但我不能再进一步宣称我园里用木灰施肥种出来的沙拉也是那棵树——那样的说法只会让人陷入疯狂。

你可能会接著说,从之前一棵树上结出的种子长成的新树,其实就是原来的那棵树。这种说法或许还不算太离谱,因为至少在dna层面,原来那棵树的贡献是显著的。但即便如此,事情还是会变得混乱:因为这棵新树是由“树2號”长成的,而“树2號”又可以被看作是我砍倒並用来做桌子、种沙拉的那棵树的“祖父树”,那么“树2號”也同样有理由被认为就是那棵树。

按照对身份的常规定义,你的父母对你的身份拥有更强的“所有权”——毕竟你的dna来自他们,而且是他们把你抚养长大的。但我们也知道,身份的界定其实非常模糊。因为你的性格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抚养你的人那里学来的,而你的身体特徵则很大程度上来自生育你的人;如果生育你的人和抚养你的人是同一批人,那么这种身份关联会更强。但如果两者不是同一批人,如今大多数人会认为,是抚养你的人对你的身份拥有更强的“所有权”。

如今,我们更倾向於认为“软体”(思维、记忆等)更为重要。所以,如果我克隆了你,那个克隆体绝对不是你——它只不过是一个没有你任何记忆的年轻“双胞胎兄弟姐妹”,或者,从孤雌生殖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勉强说它是你的“孩子”,具体如何界定取决於你的看待方式。

那如果我把你完整地复製出来呢现在有了一个和你一模一样的复製品,它甚至拥有你所有的记忆。我们都知道,隨著时间的推移,你和这个复製品会逐渐產生差异,而且或许从复製完成的那一刻起,你们就已经是两个独立的人了。毕竟,或许“软体”確实最为重要,但“硬体”也绝非无足轻重。如果我把你的意识复製到一个成年的克隆体中,那么这个克隆体的“硬体”与你的身体几乎完全相同,但它接收到的感官输入和经歷却会和你截然不同。

当然,情况还可能更复杂。比如,如果我把我的意识复製到一个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身体里,我依然不会打篮球,但我的篮球水平肯定会比现在好——而且我敢肯定,拥有远超常人的身高,不仅会让我从字面意义上改变对篮球架的看法,还会带来更多其他方面的改变,光是身高这一点带来的影响就已经足够大了。

要是我和他单纯地交换身体,我们也会这么看待这件事——我们交换的是身体,而不是意识。在这种情况下,身体似乎成了“次要角色”。我们不会说:“看啊,鲍勃的身体里装著托德的大脑。”我们会说:“托德在鲍勃的身体里。”如果这种状態持续的时间足够长,我们甚至可能会说,托德也成了那具身体的一部分,或许这会形成一个全新的身份。但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比托德更有资格拥有这个新身份——这一点或许很重要,当我们结合费米悖论来探討这个问题时,这一点会显得更加关键。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