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氢弹星座(1 / 2)
“具体可能造成哪些影响,详细说一说。”
“来自黑洞直接引力的影响较小,其引力作用于地球的加速度仅为几微米每二次方秒,可以忽略。
潮汐高度的话,大概可以达到月球的两倍。这会导致沿海地区大量被海水淹没,同时引发地质活跃区一系列的地震、火山等现象。
黑洞会导致地球轨道降低约2%,接收到更多太阳辐射,导致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气候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会引发生物大灭绝。
但整体来说,这都属于可接受范围内。依靠我们现有科技,我们的文明仍旧可以延续下去,且是较为完整的延续下去,至少在数千年时间内不用担心灭绝的问题。
而有了数千年的时间,我们的科技必定更加先进,拥有的应对手段会越来越多。”
人们相互对视一眼,各自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抹振奋。
这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总归比全人类灭绝要好的多。
“只是唯有一点。”
那位天体物理学家的声音又开始有些低沉:“首先,我们不知道那层黑洞包膜能否被我们摧毁。
其次,我们……无法定位那颗黑洞。就算它真的是通过常规手段航行到地球周边的,我们也几乎不可能找到它。”
“哦?”
江阳有些诧异:“我们明明已经知道了它的轨道,简单反算即可,怎么会找不到?”
“没有那么简单的。
现有数据并不精确,反推时间越久,误差越大。
要在距离地球1000万公里之外破坏掉它的包膜,才能让它在引力关系之下偏离地球。
而1000万公里之外,以现有轨道数据反算的话,它的坐标点误差可达100万公里左右,也即可能位于的区域体积高达100亿亿立方公里,是地球体积的90万倍左右。
但这颗质量达到了地球三倍的黑洞……直径却仅仅只有5厘米左右。
它不会发光,反而会吞噬所有外界的光,因为包膜的存在,它也不与周边环境不发生任何引力关系,不会扭曲其余星球轨道,不会通过引力透镜机制制造出爱因斯坦环,不释放任何波段的其余辐射……”
那位科学家苦笑道:“如此广袤的面积,如此微小的物体,我们怎么找?”
这是真真正正的大海捞针。不,比大海捞针更困难了千万倍。
“找不到它,那就不要找了!”
孙长河果断道:“综合考虑现有情报与我方科技实力,我建议,这一世执行如下方案:
基于第一和第二种可能性,执行环境破坏计划:在江阳同志带回来的,黑洞骤然出现的那个坐标点,布设大量大当量氢弹,在末日来临之前同时引爆,尽可能剧烈的破坏空间环境,以图阻止黑洞被传送过来,或者被现场制造出来;
基于第三种可能性,执行黑洞搜寻计划:不管它的精确轨道究竟如何,它总归是要到这个固定的终点来的,那就在终点这里对它展开搜寻,确定它的精确轨道,并试验氢弹爆炸能否破坏其包膜!”
江阳知道,这样一来,如果黑洞是现场制造出来的,或者通过空间通道技术传送过来的,己方便有可能阻止其到来,进而终结末日;
就算最终验证结果确认了黑洞是通过常规航行方式到来的,这一世所有努力无效,末日无法终结,黑洞搜寻计划也能进一步确定其精确轨道,同时验证黑洞包膜能否被破坏,为下一世终结末日打下基础。
无论这一世如何,此刻,己方都真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江阳肃然站起:“我赞同孙顾问的提议!”
视频会议室中,各学科领军专家们在默默思索,和快速商讨之后,也逐一站了出来:“我赞同这个计划!”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决策团成员们身上。
再度经过一些讨论后,首长终于站了出来。
“我代表世界政府宣布,同意孙长河总顾问提议,执行环境破坏计划和黑洞搜寻计划!”
哗——
热烈的掌声同时在无数个分会议室之中响起。
江阳知道,这掌声并不是因为这一计划得到了通过才响起的,而是因为此刻,人类世界再一次真正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才响起。
人们从不害怕任务艰难,不怕牺牲,更不怕劳累。
人们怕的唯有一点,没有希望。
只要有希望在,谁都不会躺平。
江阳看到,整个人类世界再一次高速运转了起来。
在冬眠团队所独有的,极端情况下组织全世界动员的经验辅助之下,江阳看到,全球所有核武库在这一刻同时打开,所有库存核弹全部开始接受改造升级。
一颗又一颗原子弹被直接拆解,其裂变燃料被取出来,然后灌注到氢弹之中充当起爆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