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氢弹星座(2 / 2)
一枚又一枚火箭再度开始了频繁的发射。
按照计划,在从今天开始的60天时间内,人们将进行至少十万次以上的发射,将总计十万颗单枚当量在1000万吨TNT炸药的标准型号氢弹送入太空轨道。
以江阳从上一世带回来的黑洞出现点为核心,算上误差,人们计划将其周边半径为300公里的空间全部铺上氢弹。
如此,氢弹总计覆盖的空间体积便达到了约1.13亿立方公里,可以确保真正将那颗黑洞可能出现的空间点全部覆盖。
动用全世界所有储备核弹以及紧急生产后,预计人们可生产的标准型号氢弹总数量为10万颗。
如此,单颗氢弹所笼罩的区域范围便在大约1130立方公里,也即仅仅只需要负责6.5公里半径内的杀伤即可。
纵然在太空之中,氢弹的杀伤力会受到严重削弱,但仅仅只有6.5公里的距离,氢弹的威能仍旧足以毁灭一切。
这一计划的配套装备也进入到了全力生产状态。
一座座工厂彻夜灯火通明,道路之上、天空之中,飞机、无人机、列车、货车等等如同长龙一般彻夜不息。
一座座发射场之中,一枚枚火箭如同刺向苍穹的利剑般接连飞起。
26座再度被改装为太空码头的空间站之中,数千名航天员终日忙碌。
它们仍旧承担起了中转货物的职责。
在这里,单枚重量约为3吨的标准型号氢弹会被加急组装,安装上一系列的定位、通信、简单的推进装置等。
那是一种特意为类似氢弹的载荷开发的小型发动机,其采用液氢液氧为燃料,完全足以承担起将这些氢弹从低轨道推向高轨道的任务。
是的,这些氢弹并不是直接从地表发射到1.2万公里高度的轨道的。
那样太过浪费燃料,并不经济。
更经济的做法仍旧是通过霍曼转移轨道,就像是前往月球那样。
在低轨道处,它们首先会进行一次加速,将轨道拉成椭圆,近地点更近,远地点更远,且正好抵达1.2万公里处。
在那里,发动机会再进行一次加速,将椭圆轨道变成近圆形,氢弹便稳定的停留在了这里。
一颗又一颗氢弹便这样排着队,有序进入到了预定轨道。
在这里,总计十万枚的氢弹还将进行一次轨道调整。
一盘散沙是成不了事的。要为空间环境造成最大破坏,就必须将它们编组。
于是,在氢弹发动机那仅剩的燃料推进之下,原本分散在地球各处的氢弹逐渐向一个地方汇聚。
末日计划指挥部,看着大屏幕之上正在相互接近的无数光点,江阳瞳孔微微缩紧。
虽然他并不是轨道控制方面的专家,但他仍旧能知晓这件事情究竟多么复杂,多么困难。
通常时候,哪怕仅仅是一颗简单卫星的发射,其轨道便同样需要极为复杂的计算。
而现在,需要计算轨道的氢弹是足足十万颗。
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每一刻都在变化,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相互之间的碰撞。
每一颗氢弹的轨道俱都有细微差别,这便意味着地面基地必须要为每一颗氢弹都专门定制专门计算专门调整。
且每一颗氢弹发动机的喷射尾焰俱都可能会对其余氢弹造成影响。
种种因素加起来,足以让这十万颗氢弹变成一团乱麻,复杂到根本梳理不清楚。
幸好,人类世界对此早有准备。
早在氢弹发射之前,全球排名前100的超算之中,便有62台被直接征召,接入到了氢弹轨道计算网络之中。
足以比拟数座大城市的澎湃电力供应之下,伴随着一枚枚芯片那0和1的不断变化,每一颗氢弹的轨道数据和下一秒钟的推进计划俱都实时生成,然后通过卫星通信网络传递到了氢弹发动机之中。
浩瀚深空,十万颗氢弹如同在共同进行一场复杂却优美的交谊舞一般,缓慢,却精确的调整着自己的位置。
最终,一颗半径为300公里的氢弹星座出现在了江阳面前。
望远镜的镜头之中,江阳看到在阳光映照之下,数量多到数不清的星辰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颗比月球看起来还要更大一些的球体。
“这么多氢弹一同爆炸,一定会很壮观吧……”
脑海中闪过这个念头,他看向了旁边的顾常山:“黑洞预定点那里,还是没有探测到异常么?”
“没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