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重生三国:吕布,一戟破万法 > 第187章 刮骨疗毒

第187章 刮骨疗毒(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鸡未鸣,徐州的天像被冷水浇过的铁,灰得发亮。

城门洞里残夜正褪,风把“听讼台”上的白布吹得微微起伏。鼓面被擦得发亮,鼓钉像一圈圈收紧的目,静静地望着今日将要落下的“刀”。

高顺一夜未睡。他换上粗布,袖口简单束起,臂上青筋蜿蜒。台后廊下,许笛递来一碗盐汤,低声道:“将军,今早要‘请’的人,多半不安生。”高顺将碗一扬,盐味从喉到胸,像火里加了把干柴。他点头:“不安,才有‘证’。”

巳时未到,东市后巷便有风声。昨夜“请帖”递出的“青冠从事”,果然应约而至——却不是一人,是两人,前者身着青冠,后者戴斗笠,以为掩人耳目。影阵伏在两侧,听着“呲呲”的帆索回音从远处港口传来,心口的弦越绷越紧。待两人影挪到巷口,廊下一根竹竿拦下——“请——台下‘证席’坐。”

青冠人笑了,笑意薄而冷:“听讼?我只听圣命。”话音未落,斗笠人猛然抬手,袖中一声短促的“啾”,一支短矢破风而出,直取高顺。矢刃上抹了黑,腥味呛喉。

高顺只来得及半侧身,矢头已入左前臂寸许。他闷哼一声,没有倒。袖下血珠滚出,沿着甲缝蜿蜒。他反手抓住矢尾,硬生生拔出,甩在地上,矢柄“叮”的一声,像细针刺在铁上。

“拿下!”一声令,影阵从两侧扑上。青冠人在灯影里忽然一顿,笑消得干净,换上一脸僵硬的正色:“中丞——”话未完,天井上落下的绳锁已牢牢套住他的肩肘。斗笠人试图从人群缝隙处钻出,刚迈一步,脚腕被一只极稳的手压住——许笛站在那里,算盘还攥在手里,像一把小小的叉。斗笠人出了一身冷汗。

“请——台下‘证席’。”高顺左臂血滴滴,他却像感觉不到痛,转身对鼓前的文吏道,“今日,听讼台——开。”他把受伤的那只手往袖里一塞,把右手掌按上鼓边,“咚、咚、咚”,三声,清而稳。人群里涌起一阵低低的喑语声,那声音里有惧、有怒,也有一种被锚住的安。

——

牧府西厢。郭嘉看过矢,皱眉:“附子合寒食,入骨上行。”医正掂量矢头,又闻味:“狼毒带砒,刃口粗,不止伤肉。”吕布点了点头,目光在矢头上一瞬不瞬:“毒不深,毒劲猛。刮骨。”

“刮骨?”糜竺倒吸一口冷气。

“刮骨。”吕布抬眼,语气平静,“今日市讼,是‘理’之刀;今日刮骨,是‘身’之刀。两刀一落,才叫‘疗毒’。”他转身道,“备清水、备酒、备刀,取一张干净的门板。高顺的刮骨——在听讼台后,临台而行。”

“临台?”陈宫瞬间领会:把疼痛放在‘理’的背后,让市看见——让“术”的毒,与“刀”的痛并着昭示。

“临台。”吕布的眼神极静,“兵之胆,城之胆,理之胆,要在一处。”

——

午前。听讼台后的小院临时隔卷,白布竖起半人高。院中一张门板横在木凳上,四角用麻绳绑紧。高顺脱去甲袖,露出枯藤一样的臂,皮肤下的肉因毒而微微青胀。医正摆开铜盆、刮刀、砭石,酒浆灌在刀上,滴下的酒液沿刃背攒成一串串小珠,落进盆里发出“嗒、嗒”的声。

“将军——需不需系缚?”医正轻声,眼里是医者对疼的怜惜。

“不系。”高顺把右手递给张辽,笑了一下,笑意极平,“辽,你把话放慢,别让他们听出我喘。”

张辽把手扣在他手背上,指节用力到泛白:“好。”

吕布站在白布另一侧,背后便是听讼台。台上鼓未停,鼓点改作“传鼓”,从台下来回传,像一条稳稳的绳,牵着人心。他不看刀,不看血,只看那面鼓——他的“刀”在鼓里。

“开始。”医正深吸一口气,动刀。第一刮落下,皮肉震出一层细微的颤,毒色沿刀背起了一缕暗暗的泡。高顺的身体绷成一张弓,汗珠从额角一颗颗冒。张辽低声讲事,声音干净而短,像正说一场战阵:“影阵物证齐,陈宫已分‘术’‘从’‘迫’三目,许笛先押‘司库’,郭嘉已定案——”

第二刮,刃似刮在铁上,发出“哧”的声。白布的那头,有小孩子被母亲捂住眼,母亲的手却没能稳住——她在听鼓。鼓点慢慢稳,像一口井被人用石头一点点铺平。高顺忽然笑了一笑,那笑有点像哭,“辽——刀下走风了。”医正会意,将酒再覆刀,刃重新贴上骨。

第三刮,毒肉如墨,落进铜盆,溅起一点点黑。郭嘉立在白布旁,咳声短促。陈宫在台上把“证席”安排妥当,第一段词先是“告知”,再是“分流”。他在心里默数刀下的节奏,把公断的句末对上鼓点——让理与痛合拍。

“缝。”医正低喝。刮刀撤下,细针如雨,一针一针把血线抻回肉里去。高顺咬着牙关,牙关背后是硬到生疼的骨。他看着张辽的眼,像看一面海:海里有风,他就不怕刀。

“完。”医正终于放下针。吕布这才伸手,接过酒,亲自覆在包扎的肉上。酒凉,手更凉。高顺疼得出了一身冷汗,却突然松了一口气。他抱拳,声音低而稳:“末将……无碍。”

吕布点头,转身推开白布半扇,让人看见门板上的血盆、刮刀与刚缝好的伤。他不言,只以手示意——鼓声转为“警鼓”,三下,台上台下众人心口同时一抖,然后安静下来。

“听讼——续。”陈宫清声开口。

——

台上,“青冠从事”端坐于“证席”,脸色苍白,眼神却强撑着“义”的硬。他报官衔,报来处,报“奉命”。陈宫不与争“义”,只把昨夜截获的“海禁说帖”、暗契铜章、红绳结法一一摆开。许笛把“钱庄兑簿复写本”按在白绢下,拓出印迹,与“术”字相连。

“此等术,非商。”陈宫以指点印,“借‘义’为罩,以‘利’为刀,吓钱、乱市、逼民。今日当众,‘证’在此,‘理’在此。”

青冠人撑不住直背,肩膀终于垮了一些。他试图把话往“汉室”上拖:“司空奉诏——”

“诏?”陈宫将一方白绢捧起,白绢未字,只在角上隐隐红痕。他微微一笑:“诏,吾等也在候。”他不再推“诏”,轻轻一按鼓,转向“从、迫”之人:“诸位,今日为证,非罪。三日内补证,免。再作,断。”

台下的风像换了一道口。人们看见了血、看见了刀、也看见了“理”。有老人扶着膝,默默长揖;有女人把米袋让给旁边孩子;有游手好闲的汉也不叫唤,自觉退后半步。几名“术党”咬了半天牙,终究跪下,把红绳与铜章放在“证席”上,双手举过头顶。那姿势不是屈辱,是松。

——

许都,御药房后墙。小喜在旧槐根下等了两刻,唐樱才从暗渠里冒出,身上湿得像刚从水里提出来的刀。她拢了拢发,递给小喜一只小小的瓷盒。瓷盒很薄,薄得像衣带的一片。小喜接住,手抖:“成?”

唐樱点头:“成。”她的眼底有一丝疲倦的亮,“陛下血书‘朕’,已成半。余字,小喜,你要护他写完——不要急,用桂皮热酒,护住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