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05章 变量的扰动和系统的韧性

第305章 变量的扰动和系统的韧性(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封瑶的生日快到了。

前世的徐卓远,对这类充满“非必要仪式感”和“情感表达冗余”的社会性事件毫无概念。数据记录显示,他从未对此类日期进行过标记,自然也从未有过任何表示。那时的封瑶,只会在这天默默地看着别人收礼物、被祝福,然后将那份小小的、深藏的期待,化作一丝无人察觉的酸楚,混合着对徐卓远不解风情的无奈,一同埋进心底。

这一次,情况截然不同。他的核心处理器不仅准确捕捉到了相关日期信息,还通过持续的社会行为观察和数据挖掘,建立了与“生日”关联的常规行为模式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赠送礼物、表达祝福、举行庆祝活动等)。

然而,“赠送何种礼物”这个具体的执行指令,却成了一个巨大的决策难题。他的数据库里,关于“封瑶偏好”的有效数据点严重不足,无法构建一个高置信度的推荐模型。直接询问,根据他总结的社会行为潜规则,会破坏“惊喜”的预期效果,属于次优策略。而基于普遍性调查(如网络搜索“女生最喜欢的生日礼物”)得到的结果——流行饰品、限量版玩偶、最新款电子产品等——在与他已初步建立的“封瑶行为模型”进行匹配度计算后,置信度普遍低于30%。玩偶?她似乎更偏爱实体书和植物。饰品?她日常佩戴极其简单。最新电子产品?她对他的技术演示更关注其原理而非功能本身。

他陷入了一个逻辑困境,处理资源被大量占用,甚至影响到了部分次要计算线程的运行效率。

最终,在一个栀子花香若有若无的傍晚,两人并肩走在回宿舍的林荫道上,徐卓远罕见地主动开启了非学术相关的话题,方式依旧充满了他个人鲜明的风格。

“根据社会行为学统计与数据分析,”他目视前方,语气平稳得像在汇报实验数据,“生日礼物通常需要满足‘独特性’、‘情感价值’和‘实用性’三个维度中的至少两项,以最大化接收者的正向情绪反馈。”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接下来的逻辑链,“我目前收集到的关于你的行为数据,不足以支撑我构建一个高置信度的礼物选择模型。因此,是否存在一个……关于你偏好的优先级列表?或者,一个明确的排除列表,可以缩小我的决策空间?”

封瑶先是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冲散了最初那一丝错愕。他没有忽略,他在思考,甚至在进行如此“复杂”而笨拙的推演。这本身,对她而言,就已经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了。

她停下脚步,转身面对他。昏黄的路灯在她清澈的眼中洒下温柔的光晕,唇角弯起柔和的弧度。她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轻声说:“徐卓远,礼物本身是什么,很多时候并不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送礼物的人,希望接收到礼物的人能感受到快乐和被重视的那份‘心意’。”

她看到他镜片后那双聪慧却此刻略显困惑的眼睛,知道“心意”这个变量在他的公式里尚未定义。她进一步解释,语气耐心而温柔,如同在引导一个聪慧却缺乏特定常识的学生:“比如,你或许在某个瞬间,看到某样东西,会觉得‘它很适合封瑶’,或者‘她可能会需要这个’,甚至只是‘我觉得这很美,想与她分享’。这种瞬间的、不经过复杂逻辑计算的念头,往往就是最好的指引。”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内部日志飞速记录:“新概念输入:“心意”作为礼物选择的核心决策因子。关联概念:“直觉”、“共情”、“分享欲”。尝试与“长期价值评估模型”及“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耦合分析…耦合失败。该因子属于非逻辑驱动范畴,疑似与情感子系统深度绑定。理解度:低。执行难度:高。”

他无法完全理解这种模糊的、缺乏数据支撑的决策方式,但他选择信任封瑶的指引。这份信任本身,是基于长期观察得出的、对封瑶判断力的高度认可。他开始在日常交互中,前所未有地增加了对封瑶更细微的观察密度,试图捕捉那些可能引发“直觉”或“分享欲”的线索。

他注意到她翻阅纸质书时,指尖会下意识地摩挲书页的边缘,眼神偶尔会因窗台上那盆栀子花的新蕾而停留片刻。他回忆起一次偶然的对话,她提及童年时,曾对一个古老的、能发出清澈音符的“八音盒”着迷过。他还观察到,在连续长时间阅读文献后,她会轻轻按压太阳穴,并偏爱浓度适中的绿茶香气……

这些零散的数据点,如同夜空中孤立的星辰,暂时无法在他脑海中汇聚成一个明确指向某件具体礼物的星座。但它们却像一颗颗微小的露珠,悄然浸润着他那片曾经只生长着严谨符号和冰冷逻辑的心田,带来一种陌生的、难以用算法定义的潮湿与柔软。

---

与此同时,父亲徐明远那边,也在持续释放着“关联性”确认后的积极效应。在确认儿子并非排斥自己,只是存在某种“交流协议”的障碍后,徐明远仿佛卸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不再像过去那样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不对就触碰到儿子的“禁区”,开始尝试通过信息,分享一些更生活化、甚至带点琐碎的内容。

他会发来照片,是单位食堂午餐的新菜品,附言:“今天尝试了这个糖醋鱼块,味道尚可,但淀粉包裹略厚,影响了酥脆口感。”或者分享趣闻:“今天开会,王主任的发言稿和去年的重复率高达60%,看来他的‘年度更新算法’需要优化了。”

徐卓远依旧无法给予情感充沛的回应,但他会基于事实进行反馈。对糖醋鱼块,他会回复:“淀粉包裹过厚可能导致吸油量增加,影响健康。建议调整面粉与水的比例,或尝试空气炸锅制备。”对王主任的发言稿,他会分析:“重复率高可能源于信息源单一或缺乏有效的内容创新机制。可以引入外部数据源并进行差异化处理。”

这种在旁人看来近乎啼笑皆非的互动,却让徐明远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一丝隐秘的幽默感。至少,儿子在听,在回应,并且是以他独有的、极度理性的方式参与着这场父子对话。他们之间那堵无形的冰墙,正在以一种奇特的方式,一点点消融。

这一切,封瑶都静静地看在眼里。她知道,徐卓远正在以一种笨拙却无比真实、属于他自己的方式,学习如何与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情感色彩的世界建立连接,如何回应那些向他靠近的温度。他的改变缓慢而艰难,如同亿万年来大陆板块的移动,肉眼难以察觉,但每一次微小的前进,都蕴含着重塑地貌的巨大力量。

她想起前世那个最终将自己完全封闭在数字堡垒之中,在无数智慧光环笼罩下却孤独终老的徐卓远,再看着眼前这个虽然依旧表情匮乏,却会因为她一句话而认真思考“心意”为何物,会因为父亲的分享而尝试给出“优化建议”的青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与感动。

她种下的那颗名为“陪伴”与“引导”的种子,不仅在他那片看似贫瘠的心土中顽强地萌芽,也开始反过来,以其成长过程中散发出的微弱却坚定的生机,滋养着她自己的灵魂。这种双向的救赎与成长,让她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陪伴他、引导他的道路上,无怨无悔。

苏澄带来的外部挑战与压力测试,父亲尝试性的靠近与情感交互,以及为封瑶准备生日礼物所引发的内部认知更新与模式调整……所有这些“变量”的扰动,非但没有让徐卓远精密而脆弱的系统崩溃,反而在一次次的调整、适应与整合中,如同经过锤炼的合金,增强了他的系统在面对复杂现实环境时的“韧性”。他开始隐约意识到,一个真正稳固且强大的系统,并非要排除所有干扰和不确定性,而是需要具备在动态、甚至混沌的环境中保持核心目标稳定,并能够识别、整合、利用这些扰动,将其转化为自身进化催化剂的能力。

而那个彻底破开坚硬外壳,让生命真正拥抱阳光的契机,或许就隐藏在下一次,这些变量更深入的相互作用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