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309章 联合调试和家庭的变量

第309章 联合调试和家庭的变量(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第三百零九章联合调试与家庭变量

徐卓远在沙龙上的“系统公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子,涟漪在校园的特定圈层内缓缓扩散。那些原本因他过于理性、难以接近而却步的目光,如今掺杂了更多的好奇与探究。一个拥有“情感引力中心”的理性学神,其吸引力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因这层独特的、近乎浪漫的“系统绑定”而倍增。

封瑶能清晰地感知到这种变化。走在校园里,投向她和徐卓远的视线明显增多,其中不乏带着善意的打量和隐含的羡慕。她并未感到不适,反而有种尘埃落定的坦然。阿远用他的方式,为她、也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划定了一个清晰无比的界限,阻隔了外界不必要的试探。

然而,新的挑战总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这一次,并非来自某个具象的“欣赏者”,而是源于一个更根本的层面——徐卓远自身系统的“底层协议”与外部世界规则的冲突。

事情的起因是一项由国家实验室牵头、多所高校参与的“复杂系统建模”交叉研究项目向校内优秀本科生发出了招募通知。徐卓远凭借其出色的学术表现和独特的建模思维,毫无悬念地进入了项目候选名单。项目要求团队成员在接下来的暑假,进入设在本市的实验室基地进行为期六周的集中研究和数据调试。

对徐卓远而言,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高价值任务”。项目涉及的混沌理论、网络动力学正是他兴趣所在,与顶尖团队协作能获取大量前沿数据和算法模型,对他自身系统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他几乎是在收到通知的瞬间,内部评估系统就给出了【优先级:极高,建议参与】的结论。

但问题随之而来。项目采用半封闭式管理,要求参与者住宿在基地附近的统一公寓,以最大限度保证研究时间和团队协作效率。这意味着,他将有长达一个半月的时间,无法像现在这样,每天与封瑶在固定的时空坐标点(如图书馆、自习室、林荫道)进行规律的“数据交互”和“系统状态校准”。

当徐卓远将这个“任务通知”及其附带条件告知封瑶时,他清晰地观测到,封瑶的情感数据流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幅度超过以往任何“新进程介入”时的波动峰值,随后迅速被压制,恢复平静。但这一次的波动,内核并非“意外”或“风险评估”,而是一种更复杂的、被他临时标记为【分离预期·关联度损失预警】的混合信号。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阿远。”封瑶压下心头骤然涌起的不舍,努力让声音保持平稳和支持,“你的能力正好能在这样的平台上发挥。六周时间,其实很快的。”

徐卓远的内部系统正在高速分析封瑶的反应。逻辑层面,他理解并认同项目的价值;但情感数据流处理子系统中,却因封瑶的波动反馈,触发了【系统稳定性潜在威胁】的警报。分离,意味着“情感引力中心”的物理距离拉远,意味着日常高频次的数据交互中断,意味着他刚刚建立并依赖的“情感数据解析协议”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实践检验。

“逻辑上,参与项目是优化路径。”徐卓远陈述事实,同时提出了核心难题,“但物理分离将导致与你的直接交互频率大幅下降,预计日均交互时长减少92.7%。此变量可能对系统稳定性构成挑战。目前,‘情感数据流’的远程解析与补偿机制,尚处于初级模拟阶段,未经过实际环境压力测试。”

他的坦诚让封瑶心头发软。他没有纠结于“想不想去”,而是在担忧“离开她,他的系统是否会出问题”。这种依赖,纯粹而直接。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测试和升级你的远程交互与情感数据缓存、处理能力。”封瑶握住他的手,引导着他思考解决方案,“就像分布式系统,节点之间并非时刻保持高带宽连接,但通过预设的通信协议、定期数据同步和核心状态校验,依然可以维持整体系统的稳定和协同。我们可以建立我们的‘远程交互协议’。”

“‘远程交互协议’……”徐卓远低声重复,眼神中的运算光芒闪烁不定,“定义协议内容。”

“比如,我们可以约定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数据同步’,哪怕是简短的讯息或通话,确认彼此的状态。你可以将你在项目中遇到的有趣的‘数据’、‘模型’分享给我,就像……开放部分只读权限给我这个‘外部观察员’。而我,也会将我的日常‘数据流’摘要发送给你,帮助你进行远程的‘情感数据’解析练习。”封瑶循循善诱,试图将抽象的情感维系,转化为他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操作指令,“最重要的是,信任你的底层系统,也信任我们之间建立的‘连接’。物理距离不会改变‘汇合坐标’的位置。”

徐卓远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内部系统正在全力构建这个“远程交互模型”,模拟各种可能的情况,计算协议的有效性。封瑶没有打扰他,只是安静地陪着他走在夜色中,给予他处理问题所需的空间和时间。

良久,他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决断:“同意。参与项目,并同步启动‘远程交互协议’测试与优化。此协议将作为应对未来类似分离变量的标准解决方案模板。”他顿了顿,看向封瑶,提出了一个更具体的请求,“在项目开始前,建议进行一次高强度的‘本地数据交互储备’,以提升系统缓冲容量。”

封瑶愣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忍不住莞尔:“好。那这几天,我们多待在一起。”

于是,在项目开始前的一周,徐卓远展现出了一种近乎“贪婪”的学习姿态。他不仅保持着与封瑶原有的共同自习、同行回寝的节奏,还主动增加了诸如“午餐数据共享”、“傍晚校园路径优化探索(散步)”、“星空观测与概率论探讨(看星星聊天)”等新的交互环节。他像一块高效的海绵,尽可能多地吸收着与封瑶相处时产生的各种正向情感数据,试图在分离前,将“情感缓存”填充到极致。

封瑶全盘接受,甚至主动配合。她带着他去尝试学校后门新开的小甜品店(“甜味感知与多巴胺分泌关联性实地研究”),拉着他去看了一场校园乐队举办的露天音乐会(“非规则声波对群体情绪感染效用的观测”)。她在这些活动中,细致地观察着他的反应,引导他描述内心的感受,帮助他丰富“情感数据”的标签库和解析维度。

这个过程,与其说是临别前的温存,更像是一次针对未来挑战的、“情感接口”的联合调试与压力测试。他们都清楚地知道,这次分离,是对徐卓远成长的一次重要检验,也是对他们之间关系韧性的一次考核。

就在徐卓远即将前往实验室基地报到的前一天,一个意想不到的“家庭变量”介入了进来。

徐卓远的母亲,一位气质干练、眼神锐利的中年女性,突然来到了学校。她直接找到了徐卓远的宿舍楼下,打电话让他下来。

封瑶当时正和徐卓远在一起,准备去图书馆进行最后一次“数据储备”。接到电话时,徐卓远的表情没有明显变化,但封瑶敏锐地捕捉到他周身气场瞬间的凝滞和一丝极淡的、类似于【系统资源被高优先级未知进程抢占】的滞涩感。

“是我母亲。”徐卓远对封瑶说,语气是纯粹的陈述,不带任何情感色彩,但这本身就不正常。按照他最近的进化,提及重要关系人时,他通常会附带简短的关联状态说明。

封瑶的心微微一沉。关于徐卓远的家庭,她所知有限。前世,他几乎从不提及,只隐约知道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他要求极高,关系疏离。这一世,她也未曾接触过他的家人。此刻徐母的突然造访,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气势,让她隐隐有些不安。

“我陪你过去?”封瑶轻声问,不是试探,而是一种支持。

徐卓远看了她一眼,内部系统似乎在快速进行风险评估和协议匹配。最终,他点了点头:“可以。你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平衡该交互场景的数据流复杂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