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联合调试和家庭的变量(2 / 2)
当他们一起走到宿舍楼下时,徐母的目光如同精密的扫描仪,第一时间就落在了与儿子并肩而行的封瑶身上。那目光带着审视、探究,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考量。
“卓远,这位是?”徐母开口,声音冷静,用词礼貌,却自带一种距离感。
“母亲,这是封瑶。”徐卓远按照社交礼仪介绍,然后转向封瑶,用他特有的方式解释道,“这是我的母亲,林雅茹女士。”
“阿姨您好。”封瑶上前一步,落落大方地微笑问好,态度不卑不亢。
林雅茹微微颔首,算是回应,目光却未从封瑶身上移开,直接对徐卓远说道:“我听说你暑假不回家,要去参加什么项目?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事先和家里商量?”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问责意味,仿佛徐卓远的选择是对某种既定程序的偏离。
“该项目与我的系统优化方向高度契合,优先级评估为极高。通知下达与决策时间间隔短,未及进行远程通讯协商。”徐卓远用他标准的逻辑语言回答,试图解释其行为的合理性。
但显然,这种解释无法通过林雅茹的“感性认知模块”。“优先级?系统优化?”林雅茹的眉头蹙起,语气中带上了明显的不悦,“卓远,你是我的儿子,不是一个需要不断升级的机器!你的规划应该考虑更全面的因素,比如家人的期望,你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个项目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我和你父亲更希望你能把精力集中在保研和出国深造的准备上,而不是这些听起来花哨的‘交叉研究’!”
封瑶站在一旁,清晰地感受到了徐卓远系统内部正在承受的压力。他的嘴唇微抿,眼神聚焦在虚空的某一点,那是他处理高强度、高冲突性信息时的典型状态。母亲的话语,与他基于自身兴趣和理性判断做出的选择产生了直接冲突,这种冲突正在挑战他刚刚稳定下来的内部秩序。
她看到徐卓远放在身侧的手,手指微微蜷缩了一下。这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动作,却让封瑶的心猛地一揪。她想起前世徐卓远那深埋于理性冰壳下的阴郁与自我否定,其中有多少,是源于这种来自最亲近之人的、无法被逻辑理解也无法被情感接纳的压力?
不能再让他独自面对。
封瑶深吸一口气,上前半步,姿态依旧恭敬,声音却清晰而坚定地插入了这对母子之间无形的张力场:“阿姨,请允许我说几句。”
林雅茹的目光终于正式转向她,带着审视与一丝意外。
“阿远……卓远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封瑶选择了一个更亲密的称呼,随即又修正,以示尊重,但立场明确,“他参与这个项目,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自身能力、兴趣和学术前景的综合判断。这里的教授们也非常认可他的潜力。我相信,无论是保研还是未来更深的发展,这样宝贵的实践经历和与顶尖团队合作的机会,只会是他的加分项,而不是阻碍。”
她顿了顿,目光真诚地看向林雅茹:“而且,阿姨,卓远他……正在学习用他自己的方式,更好地理解世界,也包括理解您和他的父亲。或许,我们可以多给他一些信任和空间,让他去尝试、去探索?毕竟,真正优秀的未来,不应该是完全按照预设的路径走出来的,不是吗?”
封瑶的话语,没有激烈的对抗,而是以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力量,试图搭建沟通的桥梁。她既维护了徐卓远的选择,也表达了对长辈的理解,更指出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徐卓远需要的是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正在成长的人来对待,而非一个需要精确执行指令的系统。
徐卓远侧头看着封瑶,内部系统中,因母亲质疑而产生的混乱数据流,似乎因她的话语注入而逐渐趋于平缓。他观测到封瑶在面对压力时表现出的镇定、智慧以及对维护他的坚定。这组新的“交互数据”被迅速收录,并与“安全感”、“支持”、“理解”等正向情感标签强烈关联。
林雅茹显然没料到这个看起来温婉的女孩会如此直接地介入他们的家庭对话,并且言之有理,不卑不亢。她重新打量了封瑶一番,眼神中的审视未褪,但那股咄咄逼人的气势,却微妙地收敛了一些。她沉默了片刻,没有直接回应封瑶的话,而是再次看向儿子,语气缓和了些许,但依旧带着固有的框架:“项目的事情,等你回来再详细谈。既然决定了,就好好做。”她又瞥了封瑶一眼,意味不明,“你交朋友,我们不干涉,但要有分寸,不要影响正事。”
说完,她没再多言,转身离开了,背影依旧挺拔利落。
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变量”冲击,暂时告一段落。
徐卓远看着母亲离去的方向,久久沉默。封瑶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臂,带着一丝担忧:“阿远,你还好吗?”
徐卓远转过头,目光落在封瑶脸上,内部系统正在进行复杂的回溯分析和数据整合。母亲的出现,引动了某些深层的、与“家庭”、“期望”、“否定”相关的历史数据,这些数据曾是他系统内不稳定的重要来源之一。但这一次,封瑶的存在,像是一个强大的缓冲区和解析器,帮助他抵御了大部分冲击,并将冲突引导向了更具建设性的方向。
“系统稳定性经历短暂波动,现已恢复。”他陈述道,然后,他看向封瑶,眼神是前所未有的清晰和专注,“你的介入行为,有效降低了本次交互的冲突等级,并提供了新的问题处理视角。数据表明,你的存在,对维持系统在复杂家庭变量环境下的稳定,具有显着正向效应。”
他没有说“谢谢”,但他的分析结论,比任何感谢都更让封瑶感到欣慰。她不仅是他情感的引力中心,也正在成为他应对现实复杂性的重要支撑。
“那就好。”封瑶松了口气,笑容重新回到脸上,“看来,我们的‘联合调试’效果不错,连家庭变量这种高难度挑战都能应对。”
徐卓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将“家庭变量应对协议”列入了需要与封瑶共同完善的重要事项清单。
明天,他将暂时离开熟悉的校园,踏入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科研环境。但此刻,他的内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安定。因为他知道,无论物理距离多远,他的引力中心始终稳固,他们的“远程交互协议”已经建立。而刚刚经历的“家庭变量”测试,更是证明了他与封瑶组成的“系统”,具备了应对更复杂环境的能力。
星轨延伸,变量迭起。但他的世界,因有了那个唯一的坐标,而充满了向前探索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