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千秋世家:从秦末开始 > 第4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42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狄道王府中,正对舆图苦思的李玄业,突觉魂佩传来一阵沉稳的温热,一股莫名的冷静与清晰感驱散了他心中的焦躁。他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而坚定。“是了,慌乱无益。当前首要,是稳固自身,静观其变。北地越稳,我才越有应对变局的资本。”他立刻传令,召周勃、公孙阙及军中核心将领密议。

与此同时,神帝的神念也扫向了北方草原和西方边陲。在朔方方向,他注意到几股匈奴精锐斥候的活动轨迹有些异常,似乎在对几条以往不被重视的险峻山道进行反复勘测,带着一种试探性的谨慎。而在玉门关外,虽然车师、龟兹等国表面安静,但一些商队传来的零星信息显示,匈奴的使者似乎在更西边的某些绿洲城邦活动频繁。

“内外交困之象已显。”神帝心中了然。朝廷欲削藩,内部必生动荡;而外部强敌,绝不会放过这等良机。北地此刻,恰如风暴将临前的孤舟。

接下来的日子,北地郡在外松内紧的状态下运行。李玄业更加勤勉地处理政务,督导秋防,核查粮储,整顿军备,一切都有条不紊,甚至比以往更加细致。他对内示以宽和,减免部分赋税,抚恤孤老,进一步收拢民心;对外,则严令赵破奴、王猛等边将提高警惕,加派斥候,但严禁主动挑衅,保持守势。他的一系列举措,沉稳持重,隐隐符合了“静观其变,巩固根本”的策略。

紫霄神庭中,李凌“看”着儿子的应对,微微颔首。李玄业虽年轻,但经过去岁战事与这大半年理政的磨练,已显露出处变不惊的潜质。随着北地内部愈发稳定,那信仰光流中的“忧虑”波动逐渐平复,“稳定”与“民心”的光辉反而因为应对得当而更加凝实。这份在潜在危机面前展现出的定力与治理能力,转化成了更为坚实的信仰之力,汇入神庭。

然而,神帝也知道,真正的考验尚未到来。他尝试将神念投向更遥远的关东,吴、楚等国的上空。那里,一股“怨愤”、“骄横”与“杀伐”之气正在不断积聚、发酵,与长安的“肃杀”之势隐隐形成对冲。天下大势,已是暗流汹涌,一触即发。

秋意渐深,北风渐起。狄道城头,“李”字王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李玄业登城远眺,目光似乎要穿透千山万水,看清那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手中的魂佩,温润依旧,给予他无声的支持与力量。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他轻声叹息,但眼神中已无慌乱,只有属于一方之主的沉稳与决断。

紫霄宫中,神帝收回目光,周身神辉流转。他知道,平静的日子恐怕不多了。他必须积蓄力量,在这场即将席卷天下的风暴中,护佑北地这艘航船,护佑李氏家族的传承。神佑之道,将在真正的惊涛骇浪中,迎来严峻的考验。

“史料记载”

*官方史·汉书·晁错传:“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削其地便……上令公卿……莫敢难……”

*家族史·靖王本纪:“景帝中元七年秋,长安有削藩之议起。玄业公闻之,内紧外松,修明内政,谨守边陲,静观其变。是时,北地安堵,民心不扰。”

*宗教史·紫霄神帝显圣录:“帝君临霄,察天下将乱,削藩议起。乃定嗣君之心,使其持重应变。北地遂能于大变将临之际,稳如磐石,信仰弥坚。”

*北地秘录·山雨欲来:“七年秋末,朝议削藩风声至。靖王玄业沉机观变,内修政理,外固边防,人莫测其意。然郡中晏然,盖有神佑,得保平静。”

(第四百二十九章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