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书盟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2010:从投资小米开始 > 第253章 基石永固,澈宇承寰

第253章 基石永固,澈宇承寰(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时间步入2023年仲夏,星海科技在硬科技领域的狂飙突进,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巨石,激起的涟漪正层层扩散,改变着整个产业的生态格局。然而,在芯片量产捷报频传、汽车工厂钢架林立的喧嚣背后,一场更深邃、更关乎基石的变革,正在林澈商业帝国的顶层悄然发生。

杭州,西子湖畔,一座新近落成的顶级写字楼顶层。这里与合肥基地的工业轰鸣截然不同,极致的静谧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电梯门无声滑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方玄关,墙面是整块的意大利卡拉拉白大理石,纹理如山水泼墨。转过玄关,是豁然开朗的广阔空间——“澈宇家族办公室”的牌匾以乌木镌刻,悬于浅色墙面,低调而厚重。

整个办公区域采用极简的现代主义风格,没有冗余的装饰,线条利落,空间通透。巨大的落地窗外,是烟波浩渺的西湖全景,湖光山色仿佛成为办公室最奢侈的壁画。而室内,寥寥几件装饰却皆非凡品。最引人注目的,是主接待厅墙壁上悬挂的一幅齐白石的真迹《松柏高立图》。那遒劲的枝干、傲然的神韵,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新生机构所追求的——不是一时的繁花似锦,而是如松柏般的基业长青。

这里,便是林澈将原“澈资本”进行全面战略升级后,打造的财富管理全新载体——澈宇家族办公室。

升级的动因,深刻而必然。随着星海科技的估值因芯片和汽车业务的突破性进展而呈几何级数攀升,林澈的个人财富体量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量级。更为关键的是,在“卷贰”时期通过互联网与金融操作积累的庞大资本,以及当前仍在持续产生的投资收益,构成了一个远超星海科技单一实体需求的庞大资产池。粗略核算,剔除他个人持有的、非卖品的星海科技股权,其需要管理的流动性资产、股权投资项目以及其他各类资产,总额已高达1800亿人民币。

管理如此规模的财富,“澈资本”原有的、偏向于主动风险和机会驱动的私募股权投资模式,已显得力不从心。它需要一个更稳健、更全面、更具前瞻性的架构,不仅要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更要着眼于风险隔离、税务优化、代际传承,乃至构建一个能够跨越经济周期、支撑未来数代人与更宏大商业梦想的稳固基石。

为此,林澈进行了一系列关键布局。

他亲自出面,以共同的远景和极具竞争力的待遇,邀请了高瓴资本前合伙人,以稳健洞察和超长期价值投资闻名的张岳,出任澈宇家族办公室的首席执行官。

同时,原星海科技首席财务官李娜,因其对林澈核心产业无比熟悉的财务掌控能力和绝对忠诚,被赋予了更重要的职责——兼任澈宇家族办公室的cFo,成为连接星海科技实业板块与家族办公室资本板块的核心桥梁。

此刻,在这间充满艺术气息与冷静理性的办公室里,林澈、张岳、李娜三人,正进行着一次决定澈宇未来航向的核心会议。

张岳站在一块智能白板前,上面清晰地列着澈宇家族办公室的三大核心业务支柱:

1.股权投资:继续聚焦硬科技初创企业,但策略从“广撒网”转向“精耕作”,单笔投资规模更大,赋能更深。

2.资产配置:构建全球范围内的多元化投资组合,涵盖公开市场股票、债券、顶级房地产、私募信贷以及艺术品等另类资产。

3.家族信托与传承规划:设计并设立不可撤销家族信托,有效规避未来可能开征的巨额遗产税,确保财富能够按照林澈的意愿,平稳、有序地传承,支持其家族成员与未来设立的慈善基金会。

“林总,李总,”张岳的声音沉稳,带着经过市场牛熊考验的从容,“基于过去三个月的梳理和初步运作,我向二位汇报一下阶段性成果。”

他操控着平板电脑,将数据投射到白板上。

“在股权投资板块,我们严格遵循您制定的‘国产替代’与‘星海协同’战略,初步筛选并投资了10家极具潜力的硬科技初创企业。其中,3家在短短半年内,因其技术壁垒和市场前景,估值已实现翻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